[发明专利]一种数字选频直放站增益一致性补偿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7060.4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4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红;朱怀环;王利强;王文元;陈存林;金淮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 选频直放站 增益 一致性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及优化领域,主要是一种数字选频直放站增益一致性补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直放站作为改善移动网信号弱区、盲区的重要设备,以其投资较少、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网。但是如果直放站参数设置不当同样会严重影响施主基站的性能,降低网络运行质量,尤其是直放站的噪声降低了基站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减小了覆盖范围。
直放站的噪声系数对施主基站的影响主要是指直放站的上行噪声引入施主基站。由于,数字光纤直放站由一台近端机和多台远端机组成,在级联环境中,如果各台远端机的增益略有差别,则增益高的远端机会贡献额外的噪声,使得整个系统的级联噪声偏高。因此,为了降低多台远端机的级联噪声系数,对各台远端机的增益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同远端机在整个通带内增益误差控制在0.5dB内,针对此要求,提出了本文所述的增益一致性补偿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数字选频直放站增益一致性补偿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数字选频直放站增益一致性补偿的方法,用工装板产生一组单音信号源,单音信号源通过射频口连接到远端机,远端机的FPGA对单音信号源进行功率统计,并且确定基准功率值,远端机的数字ARM用基准功率比信号源的功率,来确定每个载波需要调整的增益误差值。采用调整每个载波的功率来补偿数字直放站系统的带内波动,实现起来简单有效,大大的降低了直放站系统带内波动这块的设计难度。
工装板产生的单音信号功率为-55dB,频点和被测设备的信道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单音信号需要校准过,确保工装近端板发射的信号在整个频带内是平坦的,误差小于0.1dB。
所述远端机的FPGA功率统计,每个频点的功率值与工装板的信道号一一对应,选择中心频点作为基准功率。
远端机的数字ARM用基准功率比信号源的功率,计算出每个载波需要调整的增益误差值,并做成查找表的形式放到存储器,并且增益误差值和信道号一一对应,根据所用到的信道号,通过查找表找到对应的信道增益误差值。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采用数字技术来抵消系统模拟器件的比较大的增益误差,实现起来非常的简单和有效,大大的降低了直放站系统带内增益一致性的设计难度,对于解决同类的设计存在的技术难题具有重大的参考和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数字光纤直放站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数字上变频(DDC)波动补偿示意图;
图3是校准时工装板、近端板和远端板的连接框图
图4是实际通信工装板、近端板和远端板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举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举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采用对基带信号调整每载波的功率来补偿系统的增益一致性。由于在工作频率范围内,每载波的输出功率有波动。因而可以通过调整每个载波的功率,使每载波在输入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输出功率波动变小。具体的设计思想包括工装板校准和实际通信两部分,介绍如下:
工装板校准时:
(1)用一台近端机作为工装板产生一组单音信号。单音信号的频点和被测设备的信道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单音信号需要校准过,确保工装近端板发射的信号在整个频带内是平坦的,误差小于0.1dB。
(2)工装板与远端机进行通信。工装板与远端机的通信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工装板产生的信号源经过射频口连接到远端机作为远端机上行链路的输入信号,记为输入信号A1;另一部分是,工装板产生的信号源所对应的信道号作为控制字通过光纤传输到远端机的FPGA。
(3)远端机FPGA统计功率。远端机的FPGA对输入信号A1做功率统计,这组功率值记为:P0,P1,P2,P3…Pm…Pn,与工装板发起的信道号一一对应。远端机的FPGA与数字ARM通信时,信道号首先约定好,因此通信中只需要把存到RAM的功率值,通过I2C总线上报到数字板的ARM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