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加热赤泥洗水用蒸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7195.0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3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国;田金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02 | 分类号: | C01F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加热 赤泥洗水用 蒸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氧化铝生产中通过改变加热洗水用蒸汽加入位置来减少蒸汽消耗量的方法,属于氧化铝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氧化铝生产中溶出料浆稀释及赤泥分离洗涤的通常流程为,采用赤泥洗液对溶出料浆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料浆进入赤泥分离沉降槽,分离得到的粗液去精滤,得到的分离底流去洗涤沉降槽,分离底流与赤泥洗水分别从洗涤沉降槽的首末槽加入,经过多次逆向洗涤,完成洗涤过程,洗后赤泥外排去压滤或直接送堆场堆存,赤泥洗水通常是由各处的二次汽冷凝水、不合格水、堆场回水以及循环水组成,并采用新蒸汽或二次蒸汽进行补充加热,达到洗涤所需的温度98~100℃。
洗涤所需要的温度是由下述因素决定的,赤泥浆液的温度升高,则溶液的粘度和密度下降,可以加速沉降过程;温度升高能减少胶体质点所带的电荷而有利于赤泥絮凝,对赤泥的沉降性能有利;温度升高可以提高溶液的稳定性,使氧化铝的水解损失变小。因此,赤泥料浆分离的温度一般不低于90~95℃,由于赤泥洗涤采用的均为逆流洗涤工艺,扣除各槽的散热损失,在末槽加入的赤泥洗水的温度基本要达到98~100℃才可以满足分离槽及前几次洗涤沉降槽减少氧化铝水解要求。
现行的赤泥洗水的加热及加入方式存在耗汽量大,热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减少加热赤泥洗水用蒸汽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赤泥洗水耗汽量大,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减少加热赤泥洗水用蒸汽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从溶出洗水加热器来的用溶出末级二次蒸汽加热过的各处赤泥洗水,温度为88-92℃,直接进入设在赤泥沉降分离洗涤工序的热水槽,通过热水泵送去末次洗涤沉降槽洗涤赤泥;保温蒸汽分别通入到分离沉降槽、一次洗涤沉降槽及二次洗涤沉降槽内,保证所在槽料浆温度不低于90~95℃,其余洗涤沉降槽不通入蒸汽保温。
所述的赤泥沉降分离洗涤工序的热水槽不补充蒸汽加热。
所述的保温蒸汽优先采用各工序产生的二次蒸汽。
所述的保温蒸汽分别通入分离沉降槽、一次洗涤沉降槽及二次洗涤沉降槽,保证所在槽料浆温度在90~95℃。
所述的其余各次洗涤沉降槽不再通入保温蒸汽,不控制其温度。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有效的保证了分离沉降槽、一次洗涤沉降槽及二次洗涤沉降槽温度,减少了氧化铝的水解损失;降低了赤泥洗水的温度,减少了洗水加热所需的蒸汽消耗量;采用二次蒸汽直接加热大量的料浆,热吸收效果好,利用率高;由于后几次洗涤沉降槽没有保温措施,且赤泥洗水温度较低,外排赤泥的温度相比原工艺降低了5~10℃,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中:1、稀释料浆;2、粗液;3、分离沉降槽;4、一次洗涤沉降槽;5、二次洗涤沉降槽;6、三次洗涤沉降槽;7、末次洗涤沉降槽;8、一次洗液;9、外排赤泥;10、赤泥洗水;11、热水槽;12、保温蒸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所示本发明一种减少加热赤泥洗水用蒸汽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从溶出洗水加热器来的用溶出末级二次蒸汽加热过的各处赤泥洗水10,温度为88-92℃,直接进入设在赤泥沉降分离洗涤工序的热水槽11,通过热水泵送去末次洗涤沉降槽7洗涤赤泥;保温蒸汽12分别通入到分离沉降槽3、一次洗涤沉降槽4及二次洗涤沉降槽5内,保证所在槽料浆温度不低于90~95℃,其余洗涤沉降槽不通入蒸汽保温。赤泥沉降分离洗涤工序的热水槽不补充蒸汽加热,保温蒸汽优先采用各工序产生的二次蒸汽。
稀释料浆1进入分离沉降槽3,得到的粗液2去精滤工序,分离底流依次经过一次洗涤沉降槽4、二次洗涤沉降槽5、三次洗涤沉降槽6,一直到末次洗涤沉降槽7,经多次逆流洗涤,外排赤泥9送去压滤或直接送堆场堆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