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仪表板、制造模具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383.3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5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宋月忠;杜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0 | 分类号: | B60K37/00;B29C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仪表板 制造 模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仪表板、制造模具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板是驾驶舱内的主要零部件,承载着组合仪表、DVD/CD、空调出风口、除霜出风口、手套箱、各种电器开关、空调控制器等众多零部件。
由于汽车仪表板要安装很多零部件,造成汽车仪表板的结构非常复杂。同时由于汽车仪表板是一个与车身几乎等宽的大尺寸零件,导致对于模具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很高,所以开发成本非常高。
由于每款汽车的内饰造型均不同,造成仪表板差异较大、仪表板的通用性非常低,几乎每一个车型都需要单独开发仪表板。特别是对于左舵车和右舵车,其仪表板总成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需要单独开发并单独制造模具,造成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左舵车和右舵车都通用以降低制造成本和设计成本的汽车仪表板、制造模具及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仪表板,包括轴对称的汽车仪表板基板、通过第一镶块模具制造的非对称部件、通过第二镶块模具制造的非加工区域。
其中,所述非加工区域为板状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镶块模具包括凹模和凸模。
其中,所述第二镶块模具的凹模和凸模之间完全贴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仪表板的制造模具,包括左右对称的用于制造汽车仪表板基板的基板模具,以及用于制造所述汽车仪表板的非对称部件的第一镶块模具,和用于制造非加工区域的第二镶块模具,所述非加工区域为板状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镶块模具包括凹模和凸模。
其中,所述第二镶块模具的凹模和凸模之间完全贴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仪表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车辆方向盘所在位置以确定汽车仪表板方向盘一侧所需的非对称部件的位置;
步骤2、设置用于制造汽车仪表板基板的基板模具、用于制造所述非对称部件的第一镶块模具、用于制造非加工区域的第二镶块模具,以形成完整模具;
步骤3、用所述完整模具制造汽车仪表板。
其中,所述非加工区域为板状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镶块模具包括相互贴合的凹模和凸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采用了左右对称的汽车仪表板基板,这样的基板可以适用于所有左舵车和右舵车。由于左舵车和右舵车的唯一区别就是非对称部件的位置不同,即左舵车的非对称部件是设置在左侧,而右舵车的非对称部件是设置在右侧。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用第一镶块模具来制造该非对称部件,而用第二镶块模具来制造非加工区域。其中非加工区域可以为板状。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设计成本、模具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汽车仪表板基板上标注出左舵车和右舵车的不加工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舵车的汽车仪表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右舵车的汽车仪表板;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右舵车不加工区域;
2:左舵车不加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仪表板,其被设计成具有轴对称的汽车仪表板基板。图1中标注出了所有左舵车和右舵车的非对称部件。如图1所示的基板上标注出了右舵车不加工区域1和左舵车不加工区域2。
所述右舵车不加工区域1表示,在生产右舵车仪表板时,通过调整这些区域对应模具上的镶块,使这些区域对应的凹凸模具完全贴合,不存在型腔,即仪表板成型后,这些区域没有结构形成。
所述左舵车不加工区域2表示,在生产左舵车仪表板时,通过调整这些区域对应模具上的镶块,使这些区域对应的凹凸模具完全贴合,不存在型腔,即仪表板成型后,这些区域没有结构形成。
因此,最终生产出的汽车仪表板并不是如图1所示的,而是如图2所示的左舵车的汽车仪表板或是如图3所示的右舵车的汽车仪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