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轴箱漏气收集防尘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7795.7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佟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轴 漏气 收集 防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零部件,具体来说是一种曲轴箱漏气收集防尘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曲轴箱一般设置有与大气相通的漏气孔,在活塞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该漏气孔排气和吸气,保持曲轴箱内气压平衡。曲轴箱内部发动机曲轴箱的漏气中含有润滑油蒸气、燃气等,若直接排放入大气中,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国家已有相关排放标准,规定不允许发动机曲轴箱的漏气直接排入到大气中。为此,解决曲轴箱漏气排放的较好方法是将曲轴箱漏气接入到空滤器的净腔中,使得漏气重新进入燃烧室进行再次燃烧。但是部分车型因空滤器特殊结构无法实现发动机曲轴箱接空滤器的净腔,而转求于同空滤器的脏腔连接,为解决曲轴箱漏气管同空滤器脏腔连接而带来的曲轴箱进尘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空滤器的漏气管中间设置一个冷凝盒,冷凝盒一端接曲轴箱,一端接空滤器,漏气中的润滑油蒸气、燃气等经冷凝盒冷却后呈液体滴落至冷凝盒下部的壳体内,但这种解决方案存在零件数目多(如需单独的冷凝盒、冷凝盒的安装结构)、结构复杂、成本也高,且易受空间布置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零部件数目少、成本低、不易受空间布置限制、布置自由度大、防尘效果好的曲轴箱漏气收集防尘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曲轴箱漏气收集防尘结构,其包括空滤器本体和空滤器盖,空滤器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由空滤器本体和空滤器盖构成的脏腔相连通,所述空滤器盖上设置有净腔筒和与净腔筒连通的出气口,空滤器盖的下部设置有漏气进气口,所述脏腔中设置有油气分离室,所述油气分离室收容漏气进气口,油气分离室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油气分离室与脏腔的油气出口,油气分离室的下部设置有冷凝液出液口,所述冷凝液出液口下方的空滤器盖本体或空滤器盖上设置有出液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油气分离室由分别位于漏气进气口上、下方的上、下挡板、位于漏气进气口沿其进气方向前方的竖挡板、封盖竖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的密封板与空滤器盖的内壁、净腔筒的外壁所包围构成,竖挡板与下挡板不抵接而形成冷凝液出液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都一体成型于空滤器盖上,空滤器盖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密封板的密封板支撑柱。
优选地,所述密封板与上挡板之间不或不完全抵接,密封板与上挡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油气出口。
进一步,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净腔筒的外壁上套置有海绵滤芯,所述油气分离室沿净腔筒轴向较海绵滤芯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脏腔中设置油气分离室,油气分离室收容漏气进气口,油气分离室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油气分离室与脏腔的油气出口,油气分离室的下部设置有冷凝液出液口,冷凝液出液口下方的空滤器盖本体或空滤器盖上设置有出液孔,摒弃了传统技术中冷凝盒的使用,简化了结构,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因该油气分离室位于具有较大空间的脏腔中,不易受空间布置限制,布置自由度大;曲轴箱的漏气在由漏气进气口进入该油气分离室后会作短暂停留,使得漏气中的水汽等冷凝后经冷凝液出液口和出液孔排出脏腔,油气则进入脏腔后随同空气进入净腔中而重新回到发动机进行燃烧,有效的解决了曲轴箱漏气的污染问题;同时,因为该油气分离室的存在,避免了漏气进气口直接连通脏腔,仅是通过小的迷宫(油气出口和冷凝液出液口)与脏腔相通,减缓了灰尘被发动机曲轴箱的吸入,起到了保护发动机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空滤器盖沿净腔筒轴向的投影图;
图4是本发明中空滤器盖的侧视图;
图5是图4装配上密封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示出被密封板遮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中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