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代异氰尿酸生产废水的清洁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8753.5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7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哀祖仁;肖辉;柴如行;徐永玉;常红还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马云海 |
地址: | 0534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代异 氰尿酸 生产 废水 清洁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工生产废水处理方法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氯代异氰尿酸生产废水的清洁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以氰尿酸、烧碱和氯气为基本原料生产氯代异氰尿酸产品。氯代异氰尿酸产品主要有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二氯异氰尿酸钾,其中三氯异氰尿酸和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生产厂家最多,生产量也最大。它们是一类高效广谱的消毒剂,用途很广。氯代异氰尿酸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每吨产品产生约10m3废水。废水中含有溶解的氯代异氰尿酸化合物,如三氯异氰尿酸和二氯异氰尿酸钠,另外还有氯化钠、氰尿酸、次氯酸和游离氯等物质。其中含氯化钠约110g/L,三氯异氰尿酸生产废水含有效氯约6g/L(含三氯异氰尿酸约7g/L)、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废水含有效氯约20g/L(含二氯异氰尿酸钠约33g/L),废水密度约1100 g/L。由于这类废水含盐量高,因此不适合生化处理,同时废水中含有的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氰尿酸等都是含三嗪环结构的杂环类化合物,难于降解处理。有的厂家将母液稀释后排放,有的厂家只简单地吹除游离氯后排放,这不仅使有用的资源没有回收利用,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200610146120.8、公开号为CN1958482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氯代异氰尿酸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以下简称该方法)中提出的处理方法能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但存在较多不足。
(1)该方法采用酸化脱氯母液后,再碱化以氰尿酸单钠盐形式回收氰尿酸,但由于碱化时PH值控制过高(达PH=9~11),使氰尿酸生成了较多的氰尿酸二钠盐,而在水中氰尿酸二钠盐溶解度是氰尿酸单钠盐的6倍多,因此以氰尿酸单钠盐形式析出的效果大为降低,母液中残留的氰尿酸类物质较多。
(2)该方法在碱化处理的母液中加入还原剂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钠,还原剂氧化后生成硫酸氢根HSO4-1或硫酸根SO4-2留在了母液中,这使处理后的母液送氯碱厂化盐时,这使盐水中增加了硫酸根SO4-2的量,亦即增加了氯碱厂盐水脱除硫酸根的负荷,这不利于氯碱厂盐水精制的作业。
(3)该方法为保证能充分氧化消解氰尿酸,次氯酸钠需大大过量,用次氯酸钠溶液氧化氰尿酸时的摩尔比为n[H3(CNO)3]:n[NaCO1]=1:(5~9)。而该方法在先前的处理中,残留在溶液中的氰尿酸类物质较多,所以消耗次氯酸钠溶液的量就较多,处理1吨三氯异氰尿酸产生的母液需消耗10%的次氯酸钠1200~2350kg,而其母液酸化脱氯时回收的次氯酸钠只能满足其一半左右,而另一半需购置或制备解决,所以该方法处理成本较高。
(4)该方法所用次氯酸溶液在高浓度下极不稳定,工业用次氯酸钠浓度一般在10%左右或更低,又因为消耗次氯酸钠溶液的量又较多,这样便稀释了处理的母液,降低了母液的含盐浓度。这稀释的母液处理后若直接送去化盐,因含水太多将破坏氯碱系统的水平衡,若浓缩后送去化盐,必将增加能耗。
(5)该方法的D)步骤和B)步骤处理有可能重复。因为在B)步骤的处理中,母液的PH值高达9~11,那么母液中残存的游离氯与烧碱反应会生成次氯酸钠。次氯酸钠与还原剂反应会使有效氯变成氯离子。所以B)步骤如果处理得好,母液中游离氯将会很低,有可能使游离氯浓度≤3 mg/L。这样D)步骤就没有必要重复处理了。
(6)该方法中次氯酸钠溶液按摩尔比与母液混合后送入氧化槽后,反应所需时间较长,需静置反应24~48小时,在这样的低效率下,所需氧化反应槽的容积大、数量多,所以占地多,投资大。
(7)该方法在用次氯酸钠溶液氧化母液的过程中,母液中较多的氰尿酸钠盐被破坏而损失,不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8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