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液体或胶体的蒸发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0143.9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8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汤崭;王亚军;刘江强;方涛;孙海云;程永喜;周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液体 胶体 蒸发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物化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测量液体或胶体的蒸发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液体和胶体,尤其是涉及液体和其蒸发的设备,蒸发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物性参数,其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液体或胶体在恒定的温度下全部蒸发所吸收的总热量,是物质的重要基础物性之一,在生产、科研和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现有的技术,对于纯净的物质,蒸发焓可以通过测量其蒸气压的摩尔蒸发焓推算得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误差,而对于混合物,通常需要复杂的推算得到,并且这种推算是假定其为理想混合状态,忽略了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活度,不可能达到准确的测量或估算。
由于测量条件的限制,很多物质的蒸发焓难以实际测量,在实测数据中也多是以正常沸点或298.15K下的数据为主,目前得到应用的是差示扫描量热法来测量蒸发焓,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测量常见液体,但是由于示扫描量热的进样量很小,通常只有10mg以下,对于易挥发的物质,在开始进行测试之前,其极少量的物质已经发生了大部分挥发,测试精度得不到保证。
随着化学用品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精细化工以及各种化工材料在航天、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某种物质的热力学数据无法在文献中查到,必须建立该组分的蒸发焓等热力学参数的测试方法,为其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量液体或胶体的蒸发焓方法及装置。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液体或胶体的蒸发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微热量热仪测量待测液体或待测胶体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并根据待测液体或胶体的质量计算得到其蒸发焓。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待测液体或胶体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的测定方法为:
(1)将微热量热仪设定在测定温度下,将微热量热仪的安全池作为蒸发焓的测试池;
(2)待热流和温度稳定后,称量一定质量的液体样品装入到微热量热仪的安全池中,并进行密封;
(3)把装好样品的安全池放入微热量热仪炉体内,在安全池上部接口安装真空装置或加压装置;
(4)待热流及温度稳定后,开启预设的测试程序,通过压力调节装置控制样品蒸发速率为5~15mg/min,进行数据采集,利用微热量热仪测出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样品的添加量为50~1000mg,优选100~800mg,更优选200~400mg。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接触样品的材质为化学相容的材质。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3)中,所述真空装置的安装方法为:在安全池的上接口处连接压力管线,在管线出口连接真空泵和真空调压阀构成真空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的安装方法为:在安全池的上接口处连接压力管线,在管线出口连接加压气瓶和压力调压阀构成加压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3)中,通过真空调节阀控制真空泵,使安全池内的真空度为0.1~0.8atm,优选0.5atm;通过压力调节阀使安全池内的压力为0.55atm。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对于饱和蒸气压大于0.8atm的样品,先将安全池的蒸发口采用薄片密封,在测试前扎一小孔,再将安全池密封,所采用的薄片选用铝膜或聚酯膜。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蒸发焓的计算方法为:测量待测液体或待测胶体在蒸发过程中的热流曲线图,对热流曲线图进行积分,并对其取单位质量、再乘以其分子量,即得到蒸发焓的值。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测量液体或胶体蒸发焓的装置,所述装置为微热量热仪的装置,并在该装置的安全池上接口处连接压力管线,在管线出口连接真空泵和真空调压阀构成真空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的安装方法为:在安全池的上接口处连接压力管线,在管线出口连接加压气瓶和压力调压阀构成加压装置。
下面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化学相容性材质”是指在化学相容性表中相容性“极佳”或“良好”的两种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01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