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麦角硫因的菌株及制备麦角硫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2417.8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4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侠;刘琦;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3/04 | 分类号: | C12P13/04;A01H15/00;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李巍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麦角 菌株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资源、发酵工程和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株生产麦角硫因的菌株,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以及利用该菌株发酵制备麦角硫因的方法。
背景技术
麦角硫因(L-Ergothioneine,EGT)是一种稀有的天然手性氨基酸,是机体内重要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有抗氧化活性:清除活性氧族和活性氮化物,激活抗氧化物酶,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Aruoma OI,Whiteman M,England TG,Halliwell B.Antioxidant action ofergothioneine assessment of its ability to scavenge peroxynitrite.BBRC,1997,231:389~391.),抑制各种血红素蛋白发生氧化反应等(RomaroR,et al.The reactivity of thiols and disulfides with different redox states tomyoglobin[J].Biol.Chem.,1992,267:1680~1688.)。此外,麦角硫因还具有防止紫外辐射(Rougee M,et al.Deactivation of singlet molecularoxygen by thiols and related compounds,possible protectors against skinphotosensitivity[J].Photochem.Photobiol.1988,47:485~489.),螯合二价金属离子,调节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参与细胞内的能量调节(Hartman PE.Ergothioneine as an antioxidant[J].Methods Enzymol,1990,186:310~318.),保护线粒体DNA,对外源物质解毒及细胞生理保护剂等多种功能。与其它抗氧化剂和活性物质相比,麦角硫因具有以下的优势:它是生物体内的天然产物,无毒,无异味;稳定性好,生理pH条件下不会自发氧化;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不易分解;对光、热不敏感;能同时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化物;对O2-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因此,麦角硫因在器官和细胞保存、医药、食品饮料、功能食品、动物饲料、化妆品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市场前景。
麦角硫因的制备方法有三类:化学合成法、提取法以及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包括固体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用化学法合成左旋的麦角硫因十分困难,合成的原料昂贵,合成成本高,麦角硫因产品必须达到很高的纯度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提取法因原料中麦角硫因的含量低,提取成本高;菌丝体的固体发酵法可以使用的提高麦角硫因含量的技术手段极为有限,菌丝体中麦角硫因的含量低;利用食用菌深层发酵制备麦角硫因是其商业化绿色生产的主导方向。
Pramvadee Tepwong(Pramvadee Tepwong,Anupam Giri,FumitoSasaki,et al.Mycobial enhancement of ergothioneine by submergedcultivation of edible mushroom mycelia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nantioxidative compound[J].Food Chemistry,2012,131:247~258.)、AhnJ(Republic KR Forestry Res Inst.Culture medium of Ganodermaneo-japonicum for increasing ergothioneine and culture method ofGanoderma neo-japonicum[P].KR:KR20100025825A.)和黄龄谊(黄龄谊,高麦角硫因含量之杏鲍菇菌丝体深层培养及其生理活性[D].台湾:中兴大学,2010.)等人利用香菇(Lentinula edodes)、新日本灵芝(Ganoderma peo-japonicum)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丝体进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硫因的含量分别达到3.45mg/g DW、3.43mg/g DW和3.93mg/g DW,折算成发酵液中麦角硫因的含量分别为23.6mg/L、57.5mg/L和62.2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2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