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2641.7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湖;李小和;张占荣;潘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李满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扰动 既有 高速铁路 路基 变形 病害 整治 方法 结构 | ||
1.一种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待加固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边坡和坡脚的横向和纵向均间隔施工多个微型桩,从而对既有高速铁路路基进行预加固处理;
步骤2:待所述微型桩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相邻微型桩之间设置注浆孔;
步骤3:采用花管注浆方式在所述注浆孔内进行注浆施工,注浆施工的材料为纯水泥浆液添加速凝剂的速凝早强材料,所述速凝剂为液体速凝剂或中性水玻璃;所述纯水泥浆液中水灰比为0.8:1~1:1;当速凝剂为液体速凝剂时,液体速凝剂的添加比为3~9%;当速凝剂为中性水玻璃时,中性水玻璃的添加比为15~20%;
步骤4:当注浆施工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时,停止注浆:
1)注浆压力达到注浆施工预先设计的最大注浆压力,且注浆压力稳定时;
2)既有高速铁路路基面上的观测桩有上拱迹象时;
另外,当浆液外泄时,应停止注浆,待浆液初凝后,按步骤3从新进行注浆;
步骤5:待上述花管注浆渗透到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内的浆液凝固,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完成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的整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设置的注浆孔的布置角度与相邻微型桩的布置角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在待加固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边坡的上部和中部为倾斜布置,微型桩在待加固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坡脚和边坡的下部为垂直布置;所述倾斜布置的微型桩的倾角范围为15~7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的桩径为110~150mm,横向相邻两个微型桩和纵向相邻两个微型桩的桩间距均为0.6~1.8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水玻璃中,水玻璃的模数为3,水玻璃的波美度为38°Be'。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管注浆的注浆流量为每分钟40~55L,在待加固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边坡的上部进行花管注浆的注浆压力为0.1~0.3MPa;在待加固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边坡的中部和下部进行花管注浆的注浆压力为0.2~0.3MPa;在待加固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坡脚进行花管注浆的注浆压力为0.3MP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相邻两个注浆孔之间的间距和纵向相邻的两个注浆孔之间的间距均为相邻两个微型桩之间的间距的1~3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深入待加固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边坡和坡脚的加固层底以下不少于0.5m,所述微型桩和花管注浆孔均采用跳桩施工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采用水泥砂浆,内插入2~3根钢筋,水泥砂浆中添加速凝剂,使微型桩成桩后2小时的强度不低于1MPa。
10.一种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结构,包括既有高速铁路路基(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微型桩(4)和花管注浆孔(5),所述既有高速铁路路基(1)的边坡(2)和坡脚(3)的横向和纵向均间隔设置多个微型桩(4),所述相邻的微型桩(4)之间设置花管注浆孔(5),所述微型桩(4)、花管注浆孔(5)和既有高速铁路路基(1)形成一体式路基变形病害整治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扰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整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管注浆孔(5)的布置角度与相邻微型桩(4)的布置角度一致,微型桩(4)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1)的坡脚(3)和边坡(2)的下部为垂直布置;所述微型桩(4)在既有高速铁路路基(1)的边坡(2)的上部和中部为倾斜布置;所述倾斜布置的微型桩(4)的倾角范围为15~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26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