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腈反应装置中未反应氨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改进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3130.7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9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宗英;吴粮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55/08 | 分类号: | C07C255/08;C07C253/26;C01C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腈 反应 装置 回收 再循环 利用 改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腈反应装置中未反应氨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改进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丙烯腈生产过程中会有10%左右的未反应氨需要被吸收从反应物流中分离出来。虽然有技术可以降低反应器出口氨的含量,但仍有大量未反应氨的存在。目前生产工艺主要是通过硫酸洗涤从而吸收未反应氨,硫铵废水直接注入深井处理,或经硫铵回收工段回收结晶硫铵,或硫铵焚烧制成SO3,再经吸收制成硫酸回系统循环使用。也有部分专利通过磷酸、磷酸二氢铵或二者混合物中和回收未反应氨。
专利CN1204620A公开了一种用于从产生烯腈或甲基丙烯腈反应区中获得的反应器流出物中回收未反应氨的方法,用磷酸铵水溶液骤冷上述反应器流出物,其中,在所述溶液中的铵离子与磷酸根离子之比为约0.7~1.3,优选为1.0~1.2。为了除去吸收液中的废余有机物,方法中加入了湿式氧化单元,湿式氧化反应在约200℃ ~ 650℃的温度和600 ~3000 磅/平方英寸的压力下进行。
专利CN101027252A公开了一种从蒸汽流中回收和循环氨的改良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至少两个阶段中用磷酸铵的水溶液骤冷反应器流出物,从而捕获流出物中的氨组分。通过加热磷酸铵水溶液可以回收年捕获的氨,然后将该磷酸铵水溶液循环。在循环前,通过湿式氧化可以降去磷酸铵水溶液中所含的污染物。
以上两专利中为除去水溶液中所含有机物,设有湿式氧化工序,湿式氧化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能耗高,生产成本高。专利CN101027252A中采用两段式吸收未反应氨,其实一段的铵离子与磷酸根离子之比为1.3~2,酸性较弱,吸收液中有机物聚合严重,会降低目标产物丙烯腈的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湿式氧化导致能耗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丙烯腈反应装置中未反应氨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具有能耗低,循环吸收水清洁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丙烯腈无硫铵工艺中未反应氨回收再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从氨氧化反应器中出来的反应气Ⅰ在急冷塔中与贫铵吸收液Ⅰ接触吸收反应气中未反应的氨,得到富铵吸收液Ⅱ及不含氨的反应气Ⅱ;(2)将富铵吸收液Ⅱ在汽提塔内汽提除去挥发性的有机组分,再在一油水分离装置中进行分离处理,除去溶液中所含有机物和高聚物,得到富铵吸收液Ⅲ;然后在解析塔内,加热富铵吸收液Ⅲ,汽提得到氨气流Ⅲ及贫铵吸收液Ⅳ,贫铵吸收液Ⅳ再经油水分离装置分离后得到贫铵吸收液Ⅴ,返回急冷塔用于未反应氨的吸收;(3)氨气流Ⅲ在氨精馏塔内精馏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氨Ⅳ,返回氨氧化反应器进行反应。
上述技术方案中,贫铵吸收液Ⅰ或Ⅲ为磷酸、磷酸二氢铵或其混合物,贫铵吸收液的N/P摩尔比为0.5~1.5:1,优选范围为0.7~1.3:1,更优选范围为0.9~1.2:1。贫铵吸收液Ⅰ的温度为50~85℃。贫铵吸收液Ⅰ的pH值为2~6.5,优选范围为2.5~4。其中油水分离装置上出口除去轻有机组分,下出口除去高聚物和催化剂粉末的重组分。解析塔温度为150~250℃,压力为相应温度下的溶液的饱和蒸汽压。解析塔内所用汽提气为对汽提物呈惰性的气体,优选方案为选自水蒸汽、空气或氮气。氨精馏塔也可与解析塔合二为一,成为组合装置。
本发明方法中在富铵吸收液进入解析塔前,无需加温加压,处理聚合物,不需通过湿式氧化工序处理。而湿式氧化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能耗较高,导致生产成本升高;同时由于操作条件苛刻,对反应器材质要求也较高。所以采用本方法可以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解析塔前后均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可以更好地去除吸收液中的有机杂质,使吸收液更为清洁,避免有机物的聚合,从而提高丙烯腈的精制回收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1中,1为急冷塔,2为富铵吸收液,3为汽提塔,4为轻有机组分,5为丙烯腈等气相组分,6为汽提气,7为轻有机组分,8为分离装置,9为重有机组分及催化剂粉末,10为富铵吸收液,11为解析塔,12为贫铵吸收液,13为粗氨,14为氨精馏塔,15为精馏釜液,16为无水氨,17为丙烯腈反应器,18为油水分离装置,19为轻有机组分,20为重有机组分,21为贫铵吸收液。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3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