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7493.8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6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顾忠旗;王峥;倪梦麟;戴央章;叶士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泗县海洋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33106 | 代理人: | 范荣新 |
地址: | 20245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边 人工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formis(Lamarck)属瓣鳃纲帘蛤科浅蛤属,为西太平洋沿岸特有种,等边浅蛤肉质鲜美,自古以来为沿海居民赶海之主要对象,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双壳类。有《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7卷所载“等边浅蛤人工育苗试验初报”公开的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方法是:
1、亲贝暂养
用砂滤海水将亲贝表面的污物冲洗干净,均匀撒播于水泥池底,加砂滤水60~70cm暂养2d后,将杂质和破损死亡的个体取出。然后收集亲贝,用砂滤水冲洗干净,置于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将处理好的亲贝均匀撒播于铺有5cm厚砂底质的水泥池中,密度约l~2 kg/m2,水深80~100cm,暂养期间水温15~25℃,盐度20~30,pH7.8~8.5。连续充气,每日换水1次,换水量大于100%。饵料以投喂金藻为主,辅以小硅藻、扁藻等单胞藻饵料,每日投喂2~3次,饵料密度达到5~10万/mL。
2、催产
若亲贝体内卵子或精子在海水中能自然扩散呈游离状,即可进行催产。
经消毒处理后的亲贝置于通风处干露7~8h,再移入备好的产卵池流水刺激1~2h,即可获得大量排放。产卵池水温25~30℃,盐度20~30,pH8.0,保持充气。
3、孵化
当水体中卵子密度达到10~15个/mL时,移走亲贝,加5mg/L的EDTA二钠和1mg/L畜用青霉素。受精卵在原池孵化。池内海水盐度约23左右,pH为8.0左右,自然水温25℃。
4、幼虫培育
胚胎发育至直线铰合幼虫后,移人另池培育,幼虫培养密度控制在8~15个/mL,水温25~30℃,盐度20~30,充气。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后施投5mg/L的EDTA二钠,培养用水经过2次砂滤处理,每4d倒池1次。日投饵2次,饵料以金藻为主,辅以扁藻、角毛藻。前期饵料密度为1~5万/mL,后期5 ~10万/mL。倒池后可施lmg/L畜用青霉素防止病害。
5、稚贝培育
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后利用无基质和砂基质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其中砂基质采用40目过滤,用含氯消毒片消毒12h以上,后经硫代硫酸钠中和处理的细砂,厚度约为23 mm,随稚贝生长逐渐增加基质厚度。幼虫变态期和稚贝培养期间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150%~200%,换水后投喂金藻、角毛藻,投喂量5~l0万/mL,可兼投扁藻。
这一方法开启了等边浅蛤的人工育苗,但该方法所得合格稚贝个数是孵得幼虫个数的约23%,存活率偏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寻找更加合适的人造环境,从而提供一种提高了成活率的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等边浅蛤人工育苗方法,其过程是:
1、亲贝暂养
用砂滤海水将亲贝表面的污物冲洗干净;然后置于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亲贝均匀撒播于有砂底质的暂养池中;控制水池中海水的水温、盐度和pH值,其中水温在15~25℃,pH值在7.8~8.5,并连续充气;每日换水1次;每日投喂单胞藻饵料2~3次;
2、催产
定期解剖观察亲贝性腺,在发现卵子或精子在海水中能自然扩散呈游离状时进行催产,催产方法是将亲贝从暂养水池中捞起;再经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置于通风处干露;再移入备好的产卵池进行流水刺激;控制产卵池中海水的水温、盐度和pH值,并连续充气;
3、孵化
当水体中卵子密度达到10~15个/mL时,移走亲贝,并停止充气,使受精卵在原池孵化。
4、幼虫培育
胚胎发育至直线铰合幼虫后,移人培育池,培育池内控制幼虫培养密度为8~15个/mL;控制培育池中海水的水温、盐度,并进行充气;每日换水2次,定期倒池,所用水经过砂滤处理,换水和倒池后投放消毒药剂;每日投饵2次,控制饵料密度;
5、稚贝培育
幼虫进入变态期后,移入稚贝培育池,以砂基质方法进行稚贝培育,即让幼虫在砂基质上附着进入稚贝培育期,其中砂基质以经过筛、消毒的砂粒组成,砂基质厚度随稚贝生长逐渐增加;幼虫变态期和稚贝培养期内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后投喂饵料;定期倒池、吸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泗县海洋科技开发服务中心,未经嵊泗县海洋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74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