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静电和抗菌性能的薄膜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7566.3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8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兵;范培宏;王锴;周正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13/06;C08K9/02;C08K3/04;C08K3/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静电 抗菌 性能 薄膜 包装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涉及一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具有防静电和抗菌性能的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食品和医药用品等包装。
二、技术背景
静电、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通讯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我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防静电、抗菌成为改善我们生活的必要手段。自从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与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证实石墨烯的存在并通过胶带反复剥离石墨制备出石墨烯,并伴随着科技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与证实,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性能,使石墨烯成为化学、材料科学及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宠儿。很早以前,人们就用银针来检测毒素,经过之后的不断发展,大量实验证明:银对大多数病菌及细菌繁殖体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所以人们就将银填充到树脂中,使载银薄膜材料给产品杀菌保护作用。
在如今的软包装薄膜材料行业中,有各式各样的防静电薄膜,总之,防静电薄膜的加工工艺大体为:将一些导电物质填充到树脂中,经过混炼、塑化、造粒、吹膜、复合等手段使单纯的树脂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即为防静电材料。石墨烯是科学界公认的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物质,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而且在很早的食品与医药用品包装行业中,通过载银使包装材料具有杀菌作用的工艺也很成熟。因而将二者结合使包装材料具有双重保护作用便水到渠成。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和抗菌性能的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薄膜材料同时具有防静电性能和抗菌性能,在添加优良导电材料的同时,引进了具有很好杀菌性能的纳米银粒子,使薄膜集防静电、抗菌于一体,给在静电、电磁、细菌、微生物等恶劣环境下的食品、医药用品以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具有防静电和抗菌性能的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材料是以热塑性塑料为基体材料,在基体材料中均布载银石墨烯复合物;其中载银石墨烯复合物的质量为基体材料质量的0.5-10%;
所述载银石墨烯复合物由氧化石墨烯和银构成,其中氧化石墨烯和银的质量比为1:2-4。
所述热塑性塑料为聚乙烯。
本发明具有防静电和抗菌性能的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氧化石墨的合成、载银石墨 烯的制备以及复合吹塑各单元过程:
所述载银石墨烯的制备是在室温下将10mg氧化石墨分散到1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形成均匀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向氧化石墨烯溶液中依次加入5-10mL由0.05mol/L的硝酸银和0.5mol/L的氨水配置的银氨溶液和8-12mL的甲酸,水浴加热搅拌均匀后在室温下静置反应2h,反应结束后依次经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载银石墨烯复合物;干燥过程中还除去了(NH4) 2CO3,所用的银氨溶液要现配现用,同时可以通过改变硝酸银的浓度来制备不同载银量的复合纳米粒子。
所属银氨溶液是将0.5mol/L的氨水滴加到10ml、0.05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配制得到的银氨溶液。
所述复合吹塑是将所述载银石墨烯复合物与热塑性塑料混合,载银石墨烯复合物的添加量为热塑性塑料质量的0.5-10%,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润滑剂和抗氧剂,经混炼和造粒后通过常规共挤吹膜工艺吹膜,并进行电晕处理,得到薄膜材料。
所述氧化石墨是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在冰水浴的条件下将质量浓度98%的浓硫酸和质量浓度65%的浓硝酸按2:1的体积比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250-350mL混酸溶液,将15-25g石墨片加入混酸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再加入85-95g氯酸钾(5g/5min),于0-10℃搅拌反应90-100小时,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稀释反应液,过滤后用盐酸洗涤至无硫酸根离子(氯化钡溶液检测无沉淀),再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离心并干燥后得到氧化石墨。
所述硅烷偶联剂优选KH550,添加量为所述热塑性塑料质量的5-15%;
所述润滑剂为石蜡,添加量为所述热塑性塑料质量的1-5%;
所述抗氧剂为硫代二丙酸二酯(DTSP),添加量为所述热塑性塑料质量的1-2%。
本发明制备的薄膜还可通过常规干式复合工艺与聚酯(PET)、尼龙(PA)、铝箔(Al)、高强度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扩大使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75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