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油品开口闪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7760.1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金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52 | 分类号: | G01N2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油品 开口 闪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油品开口闪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测定油品开口闪点有两个标准方法,分别是:ASTM D92《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和GB/T 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这两个常规分析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在分析过程中试样经加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蒸汽;(2)测定所用的样品量较多,约需200mL样品;(3)测定结果精密度较差,如测定结果的偏差为8-16℃;(4)此方法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如:测定装置要求放置在避风和较暗的地方,并用防护屏围着,以使闪火现象看得清楚。尽管现有的常规分析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但到目前为止,未见有文献报道使用其它分析手段测定油品的开口闪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测定油品开口闪点的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测定油品的开口闪点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油品的开口闪点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沸程分布结果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因而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油品的沸程分布,并根据沸程分布结果由关联公式计算出油品的开口闪点,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测定油品的开口闪点的方法,包括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品的沸程分布,根据得到的沸程分布结果由关联公式计算所述油品的开口闪点。
本发明所述的测定油品的开口闪点的方法使用油品的气相色谱模拟蒸馏沸点,通过关联公式计算得到油品的开口闪点。由于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油品的模拟蒸馏沸程分布的过程中,测定结果的偏差较小,精密度较好;测定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没有严格的要求,在常规的环境条件下即可实现,所用关联公式的关联性好,因此,本发明的所述测定油品的开口闪点的方法具有测定结果精密度较好以及测定条件缓和的优点。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聚醚类合成润滑油的气相色谱图。
图2是汽油机油的气相色谱图。
图3是柴油机油的气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测定油品开口闪点的方法包括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油品的沸程分布,根据得到的沸程分布结果由关联公式计算所述油品的开口闪点。
本发明所述关联公式的建立方法为:收集有代表性的多个油品样品,用标准方法(GB/T3536-2008)测定油品的开口闪点(TS),再用气相色谱测定各样品的沸程,然后将用标准方法测定的油品的开口闪点与气相色谱法测得的沸程中的馏出收率温度相关联,用最小二乘法按照下面的公式建立关联公式。
TS=a+b×Tn-1+c×Tn
其中,a、b和c均为常数;
Tn为色谱法测定的某一蒸馏收率的馏出温度,℃;
Tn-1为色谱法测定的另一蒸馏收率的馏出温度,℃。
在本发明中,优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蒸馏收率为1重量%、3重量%、5重量%和10重量%的馏出温度建立关联公式。若Tn为蒸馏收率为3重量%的馏出温度,则Tn-1为蒸馏收率为1重量%、10重量%或5重量%的馏出温度。
在本发明中,用于测定油品的沸程分布的气相色谱法可以根据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实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品的沸程分布结果根据NB/SH/T 0829-2010《沸程范围174℃~700℃石油馏分沸程分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的方法测得。
在本发明中,所述油品可以为润滑油或齿轮油。所述润滑油可以为内燃机油、动植物润滑油、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液压油、锭子油或导热油。所述内燃机油例如可以为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以及通用内燃机油等。所述合成润滑油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油品,用于合成所述合成润滑油的基础油可以为聚酯类油、硅油、聚醚、合成烃、氟油和磷酸酯。其中,聚醚类合成润滑油的气相色谱图如图1所示,汽油机油的气相色谱图如图2所示,柴油机油的气相色谱图如图3所示。
根据本发明,当所述油品为润滑油时,可用两种方式计算油品的开口闪点。
一种是按照关联公式(1)计算油品的开口闪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77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设备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宠物运输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