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视力保护互动应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9582.6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1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平;欧阳晓勇;潘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H39/04;G08B21/24;G06F3/01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3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视力 保护 互动 应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力保护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智能视力保护互动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今天的电脑时代,很多人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容易因用脑过度导致视力下降,使本来在学生时代就戴上的眼镜的群体更加剧了眼疲劳而造成的视力衰退,度数加深,再者,人们在佩戴了近视或老花眼镜后,习惯的以为戴镜后看得清视力就好了,发展下去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只知道用眼,却不懂得对眼睛进行视力保护下的健康呵护,这样的误区导致人们不去进行有意识的进行科学的视力保护,影响了眼睛的正常功能和身体健康,造成眼部深度疲劳,视力持续下降,这种不利于健康的被动局面,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视力保护互动应用系统,是使用者佩戴视力保护眼镜,坐在电脑前工作时,视保眼镜镜腿内置的功能芯片向前发出可红外信号脉冲,辐射到功能控制盒上并被接收,功能控制盒向电脑主机发出预先设置的信号脉冲指令,电脑屏幕上出现卡通人物形象并向使用者提醒语言,同时用疲劳度百分比图标显示出使用者的眼部疲劳度,告知眼部视力状况。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智能视力保护互动应用系统,一种智能视力保护互动应用系统,包括视力保健眼镜、功能控制盒、视频摄像头、电脑主机和红外通讯窗口,功能控制盒、视频摄像头与电脑主机相连接,电脑主机内安装有互动系统软件,视力保健眼镜通过红外通讯窗口与功能控制盒实现信息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视力保健眼镜镜腿内置的功能芯片发出可红外信号脉冲,辐射到功能控制盒并被接收,功能控制盒向电脑主机发出预先设置的信号脉冲指令,电脑屏幕上出现卡通人物形象并向使用者提醒语言,用疲劳度百分比图标显示出使用者的眼部疲劳度,告知眼部视力状况。
所述的视力保健眼镜,在镜腿内安装了用户个人配镜资料存储芯片、红外线信号发射电路和电子敲击式按摩器,用于完成视力保健的电子敲击式按摩。
所述的功能控制盒内设有红外线信号接收电路、信息转接电路,信息存储电路和USB插口,用于收发传递用户信息资料和控制信息实现与电脑主机互动。
所述的视频摄像头采用电脑视频摄像头,分辨率为300-600万像素,用来监测电脑工作人员眨眼的频率与面部表情,将监测信息输出到电脑内安装的互动系统软件。
所述的互动系统软件内包含了语音、文字、视频多项眼部视力保护应用的存储文件,在红外指令信息和鼠标点击下调出用户需求的文件内容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实现智能视力保护互动功能,互动系统软件的内容根据服务要求进行增添、删除和更改升级。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使使用者在电脑前工作时得到智能视力保护互动系统的帮助,进行互动式视力保护,对减轻眼部疲劳,减缓或避免视力的衰退,保护眼部及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维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眼部保健工作界面菜单选择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视力自测界图案示意图。
图中:1视力保健眼镜、2功能控制盒、3视频摄像头、5电脑显示屏、6电脑主机、7红外通讯窗口、8鼠标。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中知,一种智能视力保护互动应用系统,由视力保健眼镜1、功能控制盒2、视频摄像头3、电脑显示屏5、电脑主机6、红外收发窗口7和鼠标8所组成。功能控制盒2、视频摄像头3与电脑主机6相连接,电脑主机6内安装互动系统软件,视力保健眼镜1通过红外通讯窗口7与功能控制盒2实现信息对接,使用者佩戴视力保护眼镜1,坐在电脑前工作,视力保健眼镜1镜腿内置的功能芯片发出可红外信号脉冲,辐射到功能控制盒2并被接收,功能控制盒2向电脑主机6发出预先设置的信号脉冲指令,电脑屏幕5上出现卡通人物形象并向使用者提醒语言,用疲劳度百分比图标显示出使用者的眼部疲劳度,告知眼部视力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95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