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更换面板结构的电力线网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0712.3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0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彭瀞仪;罗仕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4B3/5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靳春鹰;刘云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面板 结构 电力线 网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线网络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更换不同形式面板达成不同变化的电力线网络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线网络装置(Home Plug标准)是应用电力线通信技术(Power LineCommunication,PLC)而可进行互联网浏览及数据传输的装置,其为通过一般家庭、办公室或医院等室内已存在的电力线架构来架设的数据通讯网络,因此,电力线通信技术不需要如VDSL/ADSL宽带技术需要建立额外的线路网来建立新的通讯网络,可让用户直接将电力线网络装置直接安装于室内交流电源插座,而使如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装置插接于电力线网络装置后可进行数据传输,并具有可让所连接的多个装置之间相互传递通讯,而达成局域网的通讯架构与装置间资源共享的技术效果。
一般而言,电力线网络装置将组装有插头及插座的电路板容置于外壳内,而现有的电力线网络装置的外壳由上、下壳体组装而成,其中,该上、下壳体分别经由模具一体成型而成;因此,当需要变化电力线网络装置的外观设计时,必须重新进行该上、下壳体的模具设计及量产;因此,对于产品制造商而言,其针对不同的下游客户端对于外观的需求必须重新开模及量产,而导致设计过程繁冗及耗费成本;此外,对于个人用户而言,现有的电力线网络装置为单调外观设计,而无法随意进行变化。
另一方面,为了内部电路板及电子组件的散热,电力线网络装置的外壳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而为了产品外观的美观考虑,产品设计者减少将散热孔设置于电力线网络装置的外壳的正面,而主要通过侧面的散热孔进行散热,然而,散热孔的数量及可设置区域的面积等限制局限了产品的散热效能,而不利于产品运作的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更换面板结构的电力线网络装置,通过不同的可更换式面板而达成不同的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更换面板结构的电力线网络装置,通过散热口设置的位置与面板的配合,而可达成隐藏外观正面的散热孔的技术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更换面板结构的电力线网络装置,包含:电力线网络装置本体,具有网络端口并形成有操作面,且该操作面上设有插接部及第一结合部;以及面板,具有开口及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用于结合该第一结合部,以将该面板结合并覆盖该操作面,并使该开口对应该插接部。
上述的电力线网络装置中,该电力线网络装置本体进一步具有散热口,该散热口形成于该操作面与邻接面的边缘交接处,且该面板覆盖该散热口于该操作面的部分。
上述的电力线网络装置中,该面板的面积大小等于该操作面的面积大小。
上述的电力线网络装置中,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分别为对位孔与卡勾,而可分离地对应结合。
上述的电力线网络装置中,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分别为螺孔,用以通过螺丝而对应结合。
上述的电力线网络装置中,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分别为接合孔与热熔柱,用以通过热熔而对应结合。
上述的电力线网络装置中,该电力线网络装置本体还包含第一壳体及对应结合该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力线网络装置可通过更换面板结构达成无须完全重新设计装置整体而变化观的效果,使制造厂商无需重新设计、制造装置整体外壳的模具,而有利于产品设计的考虑及符合产品多样化设计需求;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亦提供一种电力线网络装置,其通过将散热口设置于电力线网络装置本体的两面的边缘交接处,且对应该面板边缘的位置,而可达成隐藏外观正面的散热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线网络装置本体与面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电力线网络装置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更换面板结构的电力线网络装置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电力线网络装置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A中电力线网络装置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B-B方向的剖面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
1 电力线网络装置
10 电力线网络装置本体
101 第一壳体
102 第二壳体
103 网络端口
11 操作面
12 插接部
13 第一结合部
14 散热口
15 邻接面
20 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07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