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避免车门内板内凹处拉延起皱的冲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1424.X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9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肖洪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光华冲压件厂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免 车门 内板内 凹处 拉延 起皱 冲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覆盖件的成形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避免车门内板内凹处拉延起皱的冲压方法。
背景技术
车门内板类零件属于汽车覆盖件中的B类件,其是通过冲压成型实现的;而冲压成型是通过模具对板料施加复杂的外力,使板料产生流动的一种工艺。车门内板类零件具有形状复杂、孔多、拉延深度大、不易成形等特点,尤其是车门内板角部的拉延起皱或拉延开裂问题,是每个车门内板都会遇到而且又很难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车门内板的角部内凹成型,一般通过拉延筋结构控制材料的流动,这种工艺的好处是设计人员能够简单、高效地进行冲压工艺的造型设计,但是却忽略了对制件成形过程中质量的影响,由于制件本身的结构特点,角部内凹在成形过程中,压料均向凹处流动,易造成局部多料起皱,阻止了材料的顺畅流动,造成中部无法补充材料,甚至撕裂。科学的冲压工艺方案和造型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制件的设计理念和生产可行性,其对于模具开发成功与否、成本高低、质量好坏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车门内板内凹处拉延起皱的冲压方法,提高制件的质量。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避免车门内板内凹处拉延起皱的冲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板料上计算出角部内凹、最终被保留的压料位置和其所对应的、最终被切除的辅料位置;
(2)在辅料位置的中心处切除一个通孔;
(3)在辅料位置上、对应每一个角部内凹处设计出凹凸吸收筋结构,所述凹凸吸收筋朝向其所对应的角部内凹处;
(4)使用冲压机冲压板料形成制件。
优选的,所述凹凸吸收筋结构的横截面为矩形波结构或正弦波结构。
上述压料,在拉延工序造型时,在辅料区域设计增加了凹凸吸收筋结构,使得压料面开始压料时就通过凹凸吸收筋将多余的料吸收掉,确保材料流入顺畅,有效解决了中部成形开裂的问题,保证了制件的质量。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避免车门内板内凹处拉延起皱的冲压方法,在拉延工序造型时,在辅料区域设计增加了凹凸吸收筋结构,使得压料面开始压料时就通过凹凸吸收筋将多余的料吸收掉,确保材料流入顺畅,有效解决了中部成形开裂的问题,保证了制件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避免车门内板内凹处拉延起皱的冲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板料上计算出角部内凹、最终被保留的压料位置和其所对应的、最终被切除的辅料位置;
(2)在辅料位置的中心处切除一个通孔;
(3)在辅料位置上、对应每一个角部内凹处设计出凹凸吸收筋结构,所述凹凸吸收筋朝向其所对应的角部内凹处,所述凹凸吸收筋结构的横截面为矩形波结构或正弦波结构;
(4)使用冲压机冲压板料形成制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光华冲压件厂,未经南京光华冲压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14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削皮机安装辅助工具
- 下一篇:飞行模拟器可逆式操纵负荷系统力感仿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