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浓度硫酸铵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F2及其在废水脱氮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1902.7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3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华;王玉;张峰峰;赵玉洁;谢凤行;周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1;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硫酸铵 睾丸酮 丛毛单胞菌 f2 及其 废水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菌制剂技术领域和环境微生物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氮污染水体快速脱氮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F2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据国家环保总局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各类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日益严重,蓝藻问题频发。不仅对许多水生动物有直接的毒害作用,降低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还对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更快更好地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氮污染的治理日益重视,生物脱氮技术因其迅速安全而被广泛应用。生物脱氮主要通过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脱除水体中的氮素污染。硝化作用是指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成硝酸盐氮的过程。反硝化作用是指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亚硝态氮及其他氮氧化物转变为氮气或氮的其它气态氧化物的生物学过程。在生物脱氮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具有较大的优势的是好氧反硝化过程。而菌株的好氧反硝化特性决定了水体脱氮的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好氧反硝化菌被发现,已报道的有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副球菌属(Para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戴尔福特属(Delftia)等多个属存在好氧反硝化现象。但是目前国内市场尚无可有效进行水体脱氮的微生物制剂产品,制约了生物脱氮技术在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另外,高浓度的氨氮对菌株的生长和脱氮效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过程中,从高浓度硫酸铵废水池中分离得到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F2,对硫酸铵的耐受性较强,可在含有硫酸铵40g/L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可快速降解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从而改善水体环境,减少含氮废水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实用的生物脱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脱氮功能的菌株及其在废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从高浓度硫酸铵废水池中分离得到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F2,具有快速、高效脱氮功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株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F2,分离自江苏宜兴杰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高浓度硫酸铵废水池中,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CGMCC No.6487,保藏时间2012年8月30日,分类命名为睾丸酮从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
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菌落表面光滑,无色素。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菌体杆状,不产芽孢。
2生理生化特征
注:“+”代表阳性反应,“-”代表阴性反应。
该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特征:其16S rDNA具有如序列表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为1416bp。
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F2在培养液中快速脱氮菌剂方面的应用。其中的快速脱氮指的快速降解培养液中的氨氮,在48h之内对含有110mg·L-1氨氮的培养液中的氨氮降解率达70%;能快速降解水体中的硝酸盐,在24h之内对含有122mg·L-1硝酸盐的培养液中的硝酸盐降解率达84%;能快速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在24h之内对含有26mg·L-1亚硝酸盐的模拟废水中的亚硝酸盐降解率达9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19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