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护工程通风系统密闭性检测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2513.6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9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缪小平;彭福胜;范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G01M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 工程 通风 系统 密闭 检测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工程通风系统密闭性检测方法和系统,尤其是对安装完毕的防护工程的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的密闭性进行现场检测的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防护工程(包括人防工程和国防工程)的密闭性是工程防护的基础,其中工程的进、排风系统连接工程内外的通道,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外界空气清洁时为工程提供换气保障;当工程外界空气遭受生化武器袭击染毒时,为工程提供防护,要求工程的进、排风系统中所有的密闭阀门必须全部关闭,以阻止外界染毒空气进入工程内部。因此,工程进、排风系统的密闭性对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防护要求,工程中的进、排风系统的一部分风管包嵌在工程的防护结构中,密闭阀安装在管道中,难以对其密闭性进行现场检测,目前主要的做法只对通风系统的密闭阀门(送检测机构)进行抽样检测,并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常规外观检测。这样一方面不能阻止不合格的密闭阀门进入工程,另一方面无法对于通风系统的施工质量进行把关(如无法检测阀门和管道连接处的密闭性),从而无法确保工程通风系统的密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防护工程(人防工程和国防工程)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的密闭性检提供一种测方法及其系统,尤其是针对已完成施工的通风系统进行现场密闭性检测的方法和系统,具有准确和高效的特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防护工程通风系统密闭性检测方法,将充气气囊塞进防护工程被测的通风系统的通风管道(包括进、排风管道)内,通过充气泵对充气气囊进行充气,充气气囊膨胀后形成阻塞,在充气气囊和密闭阀门之间的管段形成一个充气空间(即管腔3),使得该空间中的有压气体仅能向系统中密闭阀门方向流动。通过测量该充气空间中的压力和向该空间注入的空气量,便可检测出该防护工程进风、排风系统的密闭性。
充气空间气压采用以下方法提供,如图3所示,用充气泵11给稳压罐2充气,通过调节电动调节阀开度,使稳压罐中的气体压力维持在设定值上。由于稳压罐通过连接管道与充气空间相连,因此,充气空间的压力与稳压罐中空气的压力相关联。随着稳压罐中空气压力的增加,充气空间内的压力随之增加,密闭阀门本身或链接处的漏气量也随之增加。根据压力计检测的压力和流量计检测的补气量(等于密闭阀门的漏气量),再根据工程的规模(容积)及其则工程的容许毒气浓度,通风密闭性测试分析仪则可以判别该工程通风系统的密闭性是否满足要求,如图3所示。
进一步的,使稳压罐的压力保持恒定,通风密闭性测试分析仪通过压力计和流量计读取稳压罐中的压力值和通过内补气管5流入充气空间(管腔3)的补气量值,由串在气体检测管道13中的流量计10对补气量进行测量;分析工程的密闭性,在分析仪的显示器上显示计算结果。
防护工程通风系统密闭性检测系统,包括充气气囊、稳压罐、充气泵、通风密闭性分析仪、压力计、流量计、手动阀、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及其气体检测管道;压力计、流量计的信号接通风密闭性分析仪,通风密闭性分析仪设有信号输出连接电动调节阀的控制端,稳压罐通过管道接充气泵、稳压罐上设有连通的电动调节阀和压力计,充气气囊置于检测阀门内端形成管腔,稳压罐中通过内补气管5输入管腔,由串在内补气管5和气体检测管道13中的流量计10进行测量;流量计10信号接入接入通风密闭性分析仪;在分析仪的显示器上显示计算结果。
本发明的主要作用是:在线检侧防护工程(人防工程和国防工程)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的密闭性,为工程施工单位特别是工程质监部门检查工程密闭性提供方法和系统,也可为工程维护单位对进、排风系统的维护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因防护工程通风系统主要的泄露处是在阀门本身及其和管道的连接处,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护工程密闭性的验收方法和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并定量测量有关防护工程通风系统的密闭性,能确保防护工程对生化武器的防护能力。能够极方便的进行现场检测,具有准确和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防护工程进风系统原理图;
图2为现有防护工程排风系统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防护工程通风密闭性现场检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密闭阀门1、通风(排风或进风)管道2、管腔3、充气气囊4、内补气管5、压力表6、手动阀7、稳压罐8、阀9、9-1、流量计10、充气泵11、通风密闭性测试分析仪12、气体检测管道13、13-1、13-2。外包混凝土14、检查门15。图中管道是进风管,图2中是排风管,进风管道与排风管道的检测方法完全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2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