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配合饲料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02715.0 申请日: 2012-10-22
公开(公告)号: CN102871002A 公开(公告)日: 2013-01-16
发明(设计)人: 常青;陈四清;刘长琳;李旭;燕敬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K1/18 分类号: A23K1/18;A23K1/10;A23K1/14;A23K1/16;A23K1/17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71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刺参 非特 异性 免疫力 配合 饲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配合饲料。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参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海参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天然饲料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饲料问题正成为海参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在集约化和工厂化的大规模刺参养殖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在这种非自然环境中,水生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病害频繁发生,成为制约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自2003年发现刺参“腐皮综合症”之后,刺参病害有日益加重之势,仅2003-2004年刺参养殖由于大量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给刺参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常用的药物(如抗生素等),由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抗药性等问题,正逐渐被水产养殖业所摈弃,欧盟已于2006年全面禁止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为了人们能吃上安全、卫生的水产品,也为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亟需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物控制水产疾病。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把水生动物的营养学和免疫学两个领域的研究相结合,研究营养物质对水生动物免疫、抗病力的影响,以期通过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来提高动物的免疫和抗病能力,实现防在先、治在后的健康养殖目标。

目前人工配合饲料在培育稚参、幼参和成参阶段的使用已得到大多数生产厂家的认可,但问题也不少,如:配方混杂、使用效果不稳定、原料代用品多及营养缺乏等。未见有营养物质相配合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营养全面的刺参配合饲料,可以改善刺参的非特性免疫力,提高抗病力和生长率。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配合饲料,它是由:扇贝边粉10~30%,磷虾粉2~10%,鼠尾藻粉10~14%,发酵豆粕14~20%,苜蓿粉25~45%,食用酵母8~10%,复合维生素1%,复合矿物质1%组成,以上各成份在配合饲料中按重量百分比计。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配合饲料,它是由扇贝边粉10%、磷虾粉10%、鼠尾藻粉10%、发酵豆粕13%、苜蓿粉45%、食用酵母10%、复合维生素1%和复合矿物质1%,以上各成份在配合饲料中按重量百分比计。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配合饲料,它是由扇贝边粉15%、磷虾粉8%、鼠尾藻粉12%、发酵豆粕13%、苜蓿粉40%、食用酵母10%、复合维生素1%和复合矿物质1%,以上各成份在配合饲料中按重量百分比计。

一种上述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配合饲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扇贝边粉、鼠尾藻粉、发酵豆粕、苜蓿粉进行分别进行粗粉碎,然后按所需配比进行混合、粉碎;粉碎后的上述四种原料再和磷虾粉按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原料投入混合机内,使其充分混合均匀,最后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到150~300目,再与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和食用酵母按比例混合后进行密封包装,放入-20℃冰箱保存。

一种上述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配合饲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投喂前将粉状配合饲料置于容器中,加入少量海水,搅拌均匀后浸泡3-4h,投喂时配以3倍的海泥,该混合物的投放量占刺参总重量的3-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

将苜蓿粉作为刺参配合饲料中的主要原料,既解决了海洋植物资源短缺,又充分发挥了苜蓿粉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并且VA、B族维生素含量大,无机盐含量丰富的优势,与其他原料合理配伍,使配合饲料营养全面,显著提高了刺参的生长率。

充分利用陆生植物资源-苜蓿粉中的活性多糖、香豆雌酚、大豆黄酮、苜蓿酚、水苏碱、苜蓿素等具有增强免疫系统机能的物质,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既提高了刺参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和抗病力,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2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