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彻底去除鹿茸中血液残留的清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3961.8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9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华;随志刚;张晓丹;张玉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8B7/04 | 分类号: | B08B7/04;B08B3/08;B08B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彻底 去除 鹿茸 血液 残留 清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鹿茸蛋白质活性研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鹿茸样品中血液残留的去除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清洗液清洗结合高压气泵冲击的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鹿茸作为哺乳动物唯一能够完整持续再生的器官,在较短时时期内可以产生大量的血管、神经、软骨等组织,被认为是研究组织生长调节机制的理想模型。以鹿茸为样品,建立可以保持活性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得到的活性蛋白质进行功能蛋白质组学分析,对于认识鹿茸生长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的功能蛋白质群,进而推动我国传统动物药的深入开发有积极意义。但是在采收的鹿茸中残留有大量的血液,经过真空抽吸法,热炸除血法及血管注射溶液清洗方法均不能很好的去除血液残留。残留的血液无论对于鹿茸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还是鹿茸功能蛋白质的发现,都有很强的干扰作用。因此,将鹿茸中的血液残留彻底除去,对于鹿茸蛋白质组学研究及鹿茸活性蛋白质的发现都有重要意义。
鹿茸中存在大量的血管组织,方向与鹿茸径向一致。这些血管中残留有大量的血液。将鹿茸截断时,血管也被截断,此时血管成为两端开口的一段血管。这样,在血管的一段向血管内施加压力,就可以将管内残留的血液挤压出来。因此利用鹿茸组织的这一特性,可以将鹿茸中残留的血液侧地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彻底去除鹿茸中血液残留的清洗方法,以期解决残留血液对鹿茸功能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干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将鹿茸切成厚度适宜的片状结构,用合适的清洗溶液润湿鹿茸切片,采用高压气泵将其中残留的血液成分吹压出来。
具体为:
1)切片处理
将新鲜采收的鹿茸外表面用生理盐水清洁干净后用75%酒精消毒处理;沿横截面方向将鹿茸切成片状结构,用冷生理盐水浸泡鹿茸切片,初步去除鹿茸切片中残留的血液;
2)血液残留去除
取干燥的无菌纱布平铺于一大孔径的筛网之上。将鹿茸切片平置于无菌纱布上,任意截断面接触纱布。从朝上的截断面向鹿茸切片滴加清洗溶液,将之完全润湿。之后用高压气泵由截断面向鹿茸切片内部吹气,鹿茸组织中的溶液被气体冲压出来,同时将血液残留带出。再向鹿茸截断面滴加清洗溶液使之完全润湿,随后用高压气泵将鹿茸切片中的液体冲压出来。重复上述操作若2-8次,直至血液残留完全被清除出去。向鹿茸截断面滴加盐溶液使之完全润湿,随后用高压气泵将液体压出。重复上述操作若2-8次,直至清洗溶液完全被清除出去。
本发明的优点为:(1)需要设备简单,操作简便;(2)可彻底去除鹿茸中残留的鹿血。
相对于热炸排血法和真空抽吸法,本法可以彻底去除鹿茸中残留的血液,为鹿茸蛋白质组学分析及活性蛋白质筛选排除血液成分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除血前后鹿茸切片的对比照片;(A:除血前,B:除血后)
具体实施方式
将新鲜采收的鹿茸外表面用生理盐水清洁干净后用75%酒精消毒处理;沿横截面方向将鹿茸切成片状结构,用冷生理盐水浸泡鹿茸切片,初步去除鹿茸切片中残留的血液。
取干燥的无菌纱布平铺于一大孔径的筛网之上。将鹿茸切片平置于无菌纱布上,任意截断面接触纱布。从朝上的截断面向鹿茸切片滴加清洗溶液,将之完全润湿。之后用高压气泵由截断面向鹿茸切片内部吹气,鹿茸组织中的溶液被气体冲压出来,同时将血液残留带出。再向鹿茸截断面滴加清洗溶液使之完全润湿,随后用高压气泵将鹿茸切片中的液体冲压出来。重复上述操作若2-8次,直至血液残留完全被清除出去。向鹿茸截断面滴加盐溶液使之完全润湿,随后用高压气泵将液体压出。重复上述操作若2-8次,直至清洗溶液完全被清除出去。
应用例1
将新鲜采收的鹿茸外表面用生理盐水清洁干净后用75%酒精消毒处理;沿横截面方向将鹿茸切成厚度约为2cm的片状结构,将10片鹿茸切片置于500mL冷生理盐水中浸泡5min,期间不时搅动鹿茸切片。之后将溶液弃去,将鹿茸切片置于新的冷生理盐水中。重复操作4次,初步去除鹿茸切片中残留的血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3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棚种植西红柿用快速育苗基质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吸盘式逃生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