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车用醇醚汽油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4049.4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9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辉;宋晓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国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02 | 分类号: | C10L1/02;C10L1/04;C10L1/30;C10L1/23;C10L1/222;C10L1/19;C10L1/198;C10L1/185;C10L1/182;C10L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航***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车用醇醚 汽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燃料,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环保车用醇醚燃料。
[背景技术]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车用醇醚燃料技术已在国内外开始不断研发、推广,其经济性、环保性、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已得到国内外能源化工行业的广泛认同。车用醇醚燃料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张局面,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
申请号为200610127695.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醇醚汽油及其配方。该醇醚汽油由甲醇、汽油、石脑油、异丁醇、石油苯、石油醚和添加剂组成,其添加剂是由过氧化锌、碳酸二甲酯、还原黄、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硝酸异辛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申请号为200910133971.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用醇醚汽油,该醇醚汽油是由汽油和以醇醚类为主的其他化学原料成分组成的,该发明中其他化学原料成分过多,配比复杂,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为了克服上述发明中普遍存在的醇醚类成分配比过低、汽车冷启动困难、节油效果不明显等缺点,特发明了一种新配方的新能源车用醇醚汽油。
[发明内容]
一种新能源车用醇醚汽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醚汽油的配料比按重量百分比为:汽油20-40%、甲醇40-60%、二甲醚2-6%、石脑油10-30%、助溶剂3-5%、添加剂1-3%。
本发明所述助溶剂,是指异丙醇、异丁醇、乙醇、MTBE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添加剂,包括过氧化锌、硝酸酯、碳酸二甲酯、二茂铁、T-80、S-80、环己胺,其质量百分比为:2∶8∶5∶1∶1∶1∶3。
本发明所述汽油,为国标90#汽油。
一种新能源车用醇醚汽油,其配置方法如下:
1、在常温常压下,将甲醇、二甲醚(使用压缩液体二甲醚)、助溶剂依次注入反应罐内混合搅拌均匀,形成变性醇醚;
2、在常温常压下,将汽油、石脑油、添加剂在反应罐内充分搅拌,生成混合汽油;
3、在常温常压下,将上述变性醇醚和混合汽油混合搅拌,即制成本车用醇醚汽油。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车用醇醚汽油配方中醇醚组分所占比例较高(最高可达65%),可以有效降低汽油的消耗量,节约传统汽油50%以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石油消耗量,可以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张的局面。
2、由于本发明车用醇醚汽油中醇醚属于清洁环保原料,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大60%以上,有利于我国环保使用的发展。
3、本发明车用醇醚汽油既可以单独作为汽车燃料使用,也可以和石化汽油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而无需改变汽车发动机等部件,利于在社会上推广。
4、本发明配方简单,无需专业石油冶炼设备,常温常压下即可生产,无工业三废排放,不影响环境。
5、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大比例醇醚燃料的冷启动问题,本发明中加入了过氧化物、硝酸酯、二茂铁等成分,不仅有利于汽车冷启动,而且具有明显的节油效果。
6、本发明车用醇醚汽油的抗爆性能好,汽油辛烷值和抗爆指数均可超过100,优于93#石化汽油和乙醇汽油。
7、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醇醚燃料对汽车油泵、油路等金属、橡胶材料的腐蚀性问题,从而可以有效延长其使用期限。
8、本发明车用醇醚汽油产品可以长时间存放而不分层,易于商业化生产、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以配置100kg新能源车用醇醚汽油为例):
一种车用醇醚汽油,其特征是所述醇醚汽油的配料比按重量百分比为:汽油30%、甲醇40%、二甲醚4%、石脑油20%、助溶剂4%、添加剂2%。
实施例(二)(以配置100kg新能源车用醇醚汽油为例):
一种车用醇醚汽油,其特征是所述醇醚汽油的配料比按重量百分比为:汽油20%、甲醇50%、二甲醚5%、石脑油30%、助溶剂2%、添加剂3%。
实施例(三)(以配置100kg新能源车用醇醚汽油为例):
一种车用醇醚汽油,其特征是所述醇醚汽油的配料比按重量百分比为:汽油35%、甲醇45%、二甲醚3%、石脑油10%、助溶剂5%、添加剂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国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国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4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坚果采摘机的油门软轴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摩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