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推车折叠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4084.6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从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从道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推车 折叠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推车,尤其是涉及手推车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手推车可在骨架上放置座位、提篮或汽车椅,主要用于供幼儿乘坐或放置物品。现有的手推车骨架包括有车架、前轮连杆、前杆和手把,前轮连杆安装有前轮组,后车架底部安装有后轮组,前轮连杆与后车架通过底杆连接,可将手把和前车架向后车架转动进行折叠。但这些折叠机构存在折叠不方便的问题。长期以来,如何把手推车折叠,折叠打开方便,以便于携带,是手推车行业,一直以来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将车体折叠的手推车折叠机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推车折叠机构,所述手推车至少包括:前轮组;后轮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连接在前轮组与后轮组之间的连接杆;一端分别与连接杆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的载物架,与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的前杆,与前杆其底端铰接的底连杆,载物架与前杆铰接,底连杆另一端与连接杆铰接或与前轮组中的轴杆铰接;还包括前杆、载物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底连杆一起连动折叠后,控制保持折叠状态的折叠控制机构。
其中,所述折叠控制机构由设于第二连杆上的钩槽,以及可以活动的、可以钩紧所述钩槽的钩件构成。
其中,所述前杆其内部中空,前杆其内部中设有拉杆,钩件设于拉杆一端,钩件从设于前杆外壁的一个开口中伸出外界,拉杆另一端与拉手连接于一起,拉手外露于前杆外。
其中,折叠控制机构还包括按键,按键与连动条连接,所述拉手设有连动条移动后能让连动条伸入、进而使拉手能活动的滑动槽。
其中,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支座,所述第一连杆其一端通过所述支座与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其一端通过所述支座与连接杆铰接。
其中,所述支座设有可活动的镶嵌件,镶嵌件设有半圆凹槽,前杆设有当前杆活动后嵌入所述半圆凹槽的伸入件。
其中,支座与镶嵌件之间设有弹性件。
其中,前杆设有可以限制手推柄转动角度而实现手推柄折叠的转动控制机构。
其中,转动控制机构由可活动的手推柄拉手与设于手推柄上的限位件构成,所述限位件上设有与手推柄拉手接触而可以限制手推柄转动的突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折叠机构设有折叠控制机构,使前杆、载物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底连杆一起连动折叠后保持锁定折叠状态,折叠控制机构活动后,前杆、载物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底连杆才能张开回归正常状态,使手推机折叠、携带更加方便。设有按键可以方便控制折叠机构。本发明主体可以折叠,手推柄也可以折叠,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手推车不同视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手推车不同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图7是手推车在部分部件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手推车包括:前轮组;后轮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连接在前轮组与后轮组之间的连接杆1;一端分别与连接杆1铰接的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与第一连杆1另一端铰接的载物架6,与第二连杆3另一端铰接的前杆4,与前杆4其底端铰接的底连杆5,载物架6与前杆4铰接,底连杆5另一端与连接杆1铰接或与后轮组中的轴杆7铰接;还包括前杆4、载物架6、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底连杆5一起连动折叠后,控制保持折叠状态的折叠控制机构。
所述折叠控制机构由设于第二连杆3上钩槽8构成,以及可以活动的,并且在前杆4、载物架6、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底连杆5一起连动折叠后可以钩紧所述钩槽8的钩件9构成。所述前杆4其内部中空,前杆4其内部中设有拉杆10,钩件9设于拉杆10一端,钩件9从设于前杆4外壁的一个开口中伸出外界,拉杆10另一端与拉手11连接于一起,拉手11外露于前杆4外。这样拉手11可以设于方便控制的地方。
折叠控制机构还包括按键13,按键13与连动条15连接,所述拉手11设有连动条15移动后能让连动条15伸入,进而使拉手11能活动的滑动槽16。这样,只有把按键13向一边拉动后,连动条15才能对准滑动槽16,连动条15才可以伸入滑动槽16,才能使拉手11免受连动条15的阻挡,拉手11才能被外力拉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从道,未经李从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40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