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杜仲果仁中提取杜仲果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4372.1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3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成;任治军;刘芸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老龙洞杜仲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21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杜仲 果仁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杜仲果中提取杜仲果油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杜仲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杜仲树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资源得天独厚,全国现有栽种面积约500万亩,占世界杜仲总资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收获的杜仲种子远超过育苗造林需要,形成了一种新的资源。杜仲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杜仲籽油,整籽含油10%左右,脱壳含油30%左右。杜仲籽油中a-亚麻酸的含量超过50%,而a-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之一,具有降血脂降压的功效,因此是一种营养保健油。
现有的杜仲果油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机械压榨法:杜仲果经筛选、干燥、软化、蒸炒、压榨得到杜仲果油。压榨法制取杜仲果油,一般不使用有机溶剂,不会有有机溶剂残留,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但压榨法制备杜仲果油出油率较低,通常只有20-25%(王蓝,马柏林,等,杜仲籽油提取工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4))。且由于压榨前需将杜仲果仁高温加热处理,杜仲果油中的许多成分容易受热而发生氧化变性,容易受热而发生氧化变性,导致油脂色泽发暗,油质较差,特别是杜仲果油的主要成分之一a-亚麻酸,含有三个双键,受热后非常容易被破坏,含量降低。
第二种:有机溶剂浸出法:将杜仲果仁粉碎后用有机溶剂提取,回收有机溶剂即可得到杜仲果实粗油,再经精制,得到杜仲果油。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石油醚、正己烷等。缺点是,采用这些有机溶剂提取,有机溶剂难以完全去除,常有有机溶剂残留,且有机溶剂浸出法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对设备及生产安全管理要求较高。
第三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将杜仲果粉碎后投入浸提罐中,经浸提、减压、分离,即可得到杜仲籽油,所得油色泽较好。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价格较高,前期投入较大。
第四种:酶法提取:杜仲果粉碎后加水浸提、加酶酶解、石油醚等萃取、回收溶剂得杜仲果油,酶法提取率高、条件温和,产品外观性状和品质好。但酶法提取工艺条件控制严格,对生产操作要求高,且酶的价格较高,生产价格较高。
以上所述的杜仲果油现有提取方法,均存在基于提取方案所难以克服的问题,导致降低提取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难以同时兼顾。因此,改进现有杜仲果油提取工艺,在降低提取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杜仲果油提取率高、产品品质好、生产成本低的工艺方案。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本发明找到了一种破坏杜仲果中油囊结构的方法,与已公开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以杜仲果仁为原料,在压榨前利用食用菌降解、吸收原料的营养成分,破坏原料中的油囊结构,从而达到杜仲果油的暴露,使杜仲果油更易压榨出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杜仲果仁中提取杜仲果油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提取杜仲果油前原料用可食用菌降解、破坏原料中的油囊结构,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预处理:杜仲果粉碎至10-80目。
(2)步骤(1)所得物料用食用菌降解、吸收营养、破坏油囊结构:物料接种食用菌,混合均匀后堆放,利用食用菌降解、破坏物料中的油囊结构。
(3)杜仲果油的压榨:步骤(2)中经食用菌处理后的物料经压榨制得粗品杜仲果油。
(4)杜仲果油的精制:将步骤(3)中的粗品杜仲果油经自然沉降或离心等除去残渣,得到澄清、透明的杜仲果油。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本发明在压榨杜仲果油前,采取食用菌降解、吸收原料的营养成分,破坏原料中的油囊结构,从而达到杜仲果油的暴露,使杜仲果油更易压榨出来,出油率高。
(2)本发明在压榨杜仲果油前,油料不需要高温加热处理,油脂中受热易破坏的成分如a-亚麻酸等不会被破坏,油脂品质好。
(3)本发明工艺简单、设备投入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在接种食用菌种前,需要将杜仲果仁粉碎,以利于食用菌对原料充分的接触。但是,如果原料粉碎的太细,物料堆放后物料间的空隙太小,不利于食用菌的繁殖。优选将原料粉碎到10-80目,特别优选将原料粉碎到20-40目。
步骤(2)食用菌降解、吸收原料营养成分、破坏油囊结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食用菌的接种。对于食用菌的菌种,并无特别的限制,可以是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从生物学效率考虑,优选的是平菇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老龙洞杜仲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老龙洞杜仲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43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及海水淡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试管棉塞制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