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o-ZrO2金属陶瓷电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4638.2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6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唐磊;郭艳玲;张捷宇;曾涛;阮飞;许继芳;李建超;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6 | 分类号: | B22F3/16;B22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溶胶 凝胶 法制 mo zro sub 金属陶瓷 电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陶瓷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o-ZrO2金属陶瓷电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脱氧工艺中,周国治等发明了金属液电化学无污染脱氧方法,以熔渣作为金属溶解氧向外传输通道,在金属液和熔渣上施加外电场来控制和加速氧离子的传导,从而实现无污染脱氧,如公开号为CN1453371A、CN101235430A等中国发明专利。金属液电化学无污染脱氧方法中所使用的电极要求:耐高温、耐氧化、耐金属液和熔盐侵蚀、抗热冲击性能好,导电性能好。传统石墨电极易造成对金属液的污染,纯金属电极在金属液中易溶解,耐金属液侵蚀性能差;而金属陶瓷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耐金属液和熔渣的侵蚀、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Mo-ZrO2金属陶瓷具有良好的耐金属液和熔渣的侵蚀性能,适为金属液电化学无污染脱氧用电极首选材料。
Mo-ZrO2金属陶瓷主要用于钢水测温用保护管、热电偶保护管、高温喷嘴、热压模具、功能梯度材料等,主要侧重于力学性能和耐高温耐侵蚀性能的应用,此类应用大多采用机械混合—模压成型、热压铸成型法。如日本学者村松祐治曾在《日本金属学会志》(1986年50卷第9号pp834-840)上发表过利用球磨法混合纳米钼粉和纳米氧化锆粉体,冷压烧结后制得Mo-ZrO2,并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的测试。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的Mo/PSZ(部分稳定氧化锆)功能梯度材料多采用球磨—等静压—烧结成型的方法。而Mo与ZrO2混合粉体在催化剂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大多采用氧化锆为载体,采用湿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如清华大学贺德华等学者在《催化学报》(2003 Vol.24 No.1)发表过文章:把计量的(NH4)6Mo7O24·4H2O水溶液加入到310g二氧化锆粉末中,在110℃干燥8h,在550℃焙烧8h,制得催化剂。
而金属液电化学无污染脱氧用Mo-ZrO2金属陶瓷,在满足耐高温和耐侵蚀性能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导电性能的使用。氧化锆作为支撑骨架,有力的保证了电极的耐侵蚀性能和热稳定性,金属钼作为导电相,形成导电网络结构,有利于电子快速有效传输。因此,金属钼相和陶瓷相氧化锆的分布和形态显得极为重要,而制备方法又是影响分布和形态的重要因素。
而目前常用的制备Mo-ZrO2金属陶瓷电极的方法为球磨混料—冷压—烧结法,但此方法存在混料不均匀,混料后蒸发沉降不一致等缺点,最终导致电极金属相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且常用的方法中要求物料粒度为纳米或亚微米级,这也增加了电极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o-ZrO2金属陶瓷电极的方法,一种耐高温、耐氧化、耐金属液和熔盐侵蚀、抗热冲击性能好、导电性能良好的制备Mo-ZrO2金属陶瓷电极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o-ZrO2金属陶瓷电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钼酸铵和硝酸锆,其质量比为2.1-3.6,向其加入占总质量60-85wt%的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将二者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柠檬酸溶液,白色沉淀消失产生透明溶液,再滴加硝酸或氨水调节直至其PH<1-2,在80-90℃水浴中制得溶胶;陈化2-3h后实现溶胶向凝胶的转变,后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干燥温度110-130℃,干燥3-4h;然后在马弗炉中灼烧,温度为570℃,得到钼的氧化物和氧化锆的混合粉体;
2)将步骤1)所得混合粉体在氢气炉中加热还原,温度在560-580℃将MoO3还原为MoO2,在温度为960-980℃时将MoO2还原为Mo,各还原2-3小时,得到金属钼和氧化锆的混合粉体;
3)将步骤2)所得混合粉体在800Mp的压力下冷压成形,然后在氩气保护炉内烧结成型,烧结温度为1600℃,最终制得Mo-ZrO2金属陶瓷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4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管机防皱板四轴适配器
- 下一篇:一种卷板机钢板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