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铆压机安全防护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6350.9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9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鲁滨;潘晓勇;姚国红;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P3/12 | 分类号: | F16P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压机 安全 防护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生产领域,特别适合但不仅限于PDP(等离子显示屏)背板螺柱的铆压机安全防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PDP(等离子显示屏)的生产过程中针对背板螺柱人工铆压机的防护装置,大多数是机构防护,通常都是通过对铆压机添加各类防护罩和防护网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但这种防护措施对电气安全的防护效果不好。由于在PDP背板螺柱的铆压中,PDP背板的尺寸比较大,需要全开放式手工作业。添加机构防护罩会大大增加机台的占地面积,并且非常不利于操作。生产作业流程为:人工上背板,预装螺柱,然后启动铆压机,将背板和螺柱铆接起来。这期间特别是在人工预装螺母时,存在铆压机误动作压伤手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铆压机安全防护的装置及方法,在PDP的背板螺柱铆接过程中保障更好的安全性,并且使安全装置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本发明铆压机安全防护的装置,包括有上模机构,上模机构与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通过电磁阀与连接的控制器形成预压回路和铆压回路,在上模机构内设有检测回路开关、预压缓冲装置和安全回路开关,其中检测回路开关和预压缓冲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安全回路开关通过安全继电器与控制器形成安全回路。
具体的,传动机构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控制器形成预压回路,传动机构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控制器形成铆压回路。
具体的,传动机构中设有油泵和汽缸,其中油泵与第一电磁阀连接,汽缸与第二电磁阀连接。
具体的,所述的检测回路开关中设有接触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装置的铆压机安全防护的方法,传动机构与控制器形成的预压回路接通后,触发上模机构内的检测回路开关,当预压缓冲装置触碰到物体后通过检测回路开关检测触碰的物体是否为金属,并将检测结构发送到控制器;如果检测到预压缓冲装置触碰的物体为金属,则接通安全回路开关与控制器形成的安全回路,预压回路继续执行并完成下压后通过铆压回路完成铆压;如果检测到预压缓冲装置触碰的物体为非金属,则使安全回路和预压回路形成断路,上模机构停止下压并返回。
具体的,传动机构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控制器形成预压回路,传动机构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控制器形成铆压回路。
具体的,预压缓冲装置触碰到物体后通过检测回路开关中的接触传感器检测触碰的物体是否为金属。
本发明铆压机安全防护的装置及方法,能够在PDP的背板螺柱铆接过程中保障更好的安全性,并且安全装置结构简单,将防护结构与上模机构集成为一体,可靠性高,并且结构简单、响应快、成本低、易于维护。
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铆压机安全防护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铆压机安全防护的装置,包括有上模机构,上模机构与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中设有油泵和汽缸,其中油泵与第一电磁阀连接,汽缸与第二电磁阀连接。传动机构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控制器形成预压回路,传动机构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控制器形成铆压回路,在上模机构内设有检测回路开关、预压缓冲装置和安全回路开关,其中检测回路开关中设有接触传感器,检测回路开关和预压缓冲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形成检测回路和控制回路,安全回路开关通过安全继电器与控制器形成安全回路。
当铆压机启动后,传动机构与控制器形成的预压回路接通,触发上模机构内的检测回路开关。当预压缓冲装置触碰到物体后通过检测回路开关中的接触传感器检测触碰的物体是否为金属,并将检测结构发送到控制器;如果检测到预压缓冲装置触碰的物体为金属,则接通安全回路开关与控制器形成的安全回路,预压回路继续执行并完成下压后通过铆压回路完成铆压;如果检测到预压缓冲装置触碰的物体为非金属,则使安全回路和预压回路形成断路,上模机构停止下压并返回,达到安全防护目的。
本发明的装置同时也具有防止多次启动和误操作功能,装置需双手启动,并且可以设置按钮启动顺序,以及按钮锁定时间设置。起到非常有效的防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63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坑安装式空调冷风机
- 下一篇:单洞双层电缆隧道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