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6785.3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9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肖洪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光华冲压件厂 |
主分类号: | B24B5/36 | 分类号: | B24B5/36;B24B4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表面 打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磨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修补扎有孔洞的轮胎的打磨机构,属于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中,汽车越来越多,其已经渐渐成为家庭必需品,而我们知道,在汽车正常的使用寿命中,经常会发生车的轮胎被扎出孔洞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严重影响安全驾驶。
因此,轮胎孔洞的修补显得至为重要,而轮胎的修补方法为:在将受损轮胎卸下来后,在轮胎内侧具有孔洞的部位进行粘补,而为了保证粘补质量,需要在粘补前,将需要粘补的部位进行打磨,即使粘补的表面粗糙化,以增加粘接剂的粘贴面积,保证粘补的牢固度和粘补质量,而传统的打磨方法为:操作人员手持砂纸等进行手工磨,此种方式,工作效率非常低,且打磨的粗糙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操作人员个体的打磨水平,打磨的质量法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可有效提高打磨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蘑菇头、柱形杆和驱动机构,所述的柱形杆的一端与蘑菇头的平面端连接,而所述的柱形杆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转轴连接,且所述的蘑菇头的表面还设置有磨粒。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
且所述的蘑菇头和柱形杆为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电机驱动蘑菇头进行打磨,一方面提高了打磨速度、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打磨的质量,进而保证了受损轮胎的修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
1、磨粒 2、蘑菇头 3、柱形杆 4、电机 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包括蘑菇头2、柱形杆3和驱动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4,且所述的柱形杆3的一端与蘑菇头2的平面端连接,而所述的柱形杆3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转轴5连接,且所述的蘑菇头2的表面还设置有磨粒1。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蘑菇头2和柱形杆3为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将蘑菇头2设置在轮胎内表面的孔洞周围的平面上,然后开启电机,电机带动蘑菇头2旋转,可自动对轮胎内表面的孔洞周围的平面进行打磨,然后,操作人员只需要定时更换一下打磨位置即可。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电机驱动蘑菇头2进行打磨,一方面提高了打磨速度、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打磨的质量,进而保证了受损轮胎的修复质量。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光华冲压件厂,未经南京光华冲压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6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