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金银花中制备多种咖啡酰奎尼酸单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6957.7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2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向福;叶冬三;向俊;叶新潮;闫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楚天舒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732 | 分类号: | C07C69/732;C07C6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8600 湖北省黄冈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银花 制备 多种 咖啡 酰奎尼酸 单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物质或药品的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以金银花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并纯化后得到多种咖啡酰奎尼酸单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金银花为四十种家种大宗药材之一,用途广、用量巨大,不断的开发新用途,使其用量不断增加,同时,金银花也是疫情防治的重要品种。
根据文献报道,金银花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绿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4-咖啡酰奎尼酸、5-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等咖啡酰奎尼酸类生理活性物质、咖啡酸、木樨草素、肌醇、皂甙、鞣质、有机醇等物质,其中咖啡酰奎尼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一般认为,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为咖啡酰奎尼酸化合物,且常以绿原酸的含量高低来评价金银花质量的优劣。绿原酸虽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抗病毒作用,但其并非是金银花中唯一的抑菌成分。
目前,国内的厂家仅单纯的进行金银花茶、金银花露的生产或者仅仅提取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往往忽略了其它同样具有生理活性的其它咖啡酰奎尼酸类物质。如2-咖啡酰奎尼酸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江中集团共同研制开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药物此前经过了严格的动物药效学试验和安全性试验,在艾滋病毒感染MT4细胞中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显著强于目前世界公认较好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用药。
目前现有对金银花活性成分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绿原酸的提取纯化等领域上,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石硫醇法、异戊醇法、铅沉法、醇沉法、异丙醇-乙酸乙酯法等。这些传统方法都有明显的缺陷,例如石硫醇法加入石灰乳造成绿原酸类物质的严重破坏;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不仅效率不高,并且大量的溶剂在回收过程中损失,耗能大;传统的水提醇沉法现在仍然广泛应用,但是其耗醇量大,生产周期长,大量的乙醇需回收,浪费能源,得到的产品纯度也不高。
对于咖啡酰奎尼酸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提取,目前具有的公开报道较少,陈育如等2012年在申请号201210055626、名称为“一种以甜叶菊为原料同时制备总咖啡酰奎尼酸和甜菊糖的方法”中采用:将甜叶菊用水或有机溶剂在加热、微波或超声辅助作用下对原料进行浸提,固液分离后得到甜菊糖和咖啡酰奎尼酸提取液后,然后进行萃取分离,最后经纯化后得到甜菊糖总苷和总咖啡酰奎尼酸的纯品。该方法采用的微波、超声等方法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并且得到的产品为总咖啡酰奎尼酸,为混合物,不利于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及具体应用。
而在目前集中的绿原酸研究方面,通过对公开的文献查询,目前,对于绿原酸的制备方法有:庞松涛等于2004年在公开号CN1616403、名称为“从金银花中提取制备绿原酸的工艺”中采用:金银花加水/乙醇进行回流提取,,加乙醇沉淀杂质,过夜过滤,滤液上大孔树脂柱,用洗脱剂浓缩,收集含有绿原酸的组分,上聚酰胺柱,用洗脱剂洗脱,收集含有绿原酸的组分,浓缩,精制得到含量大于95%的绿原酸;该方法采用的醇沉淀不仅耗时长且试剂及能耗耗费大;卢定强等于2009年在公开号CN101503356、名称为“一种制备高纯度绿原酸的新方法”中采用:将绿原酸原液通过至少4级大孔树脂串联吸附柱、洗杂、洗脱后,再将洗脱液再生进行连续逆流萃取,得到高纯度绿原酸;该方法采用的柱分离步骤不易操作且较繁琐,同时采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耗费大量的有机试剂;孙波等于1999年在公开号CN1273964、名称为“杜仲叶制备绿原酸工艺”中采用:由超声预处理和高温提取、超滤、乙酸乙酯萃取、D140树脂分离等步骤来完成,其中超声处理难以用于工业化放大生产,超滤过程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而乙酸乙酯萃取耗费大量的有机试剂;张东升等于2009年在公开号CN101486651、名称为“一种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的方法及其应用”中采用:粉碎、酶处理、超声波处理、过滤、提取、浓缩与纯化等步骤提取纯化绿原酸,其中采用了酶处理提高了提取效率,但其中的超声处理难以放大,且该技术运用活性炭脱色造成主要成分的部分损失,且经过大孔树脂分离后结晶,产品纯度不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楚天舒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楚天舒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6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