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度聚焦和道集同相轴拉平联合的速度判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07798.2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7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鹏;徐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郭韫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聚焦 拉平 联合 速度 判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开发中地震数据偏移成像速度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度聚焦和道集同相轴拉平联合的速度判别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目标的日益复杂促进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的发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对输入速度模型的要求较高,急需新的偏移速度分析(MVA)方法与之匹配。波动叠前深度偏移对宏观速度模型非常敏感,偏移速度分析正是借助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模型敏感的特性,根据偏移误差来修正速度模型。目前较为成熟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可分为两类,即深度聚焦分析法(DFA)和剩余曲率分析法(RCA)。前者通过叠加能量来度量速度误差,后者则通过剩余时差来度量速度误差。
偏移速度分析成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判定偏移速度是否准确的准则及对速度的修正。在DFA方法中,如果成像深度和聚焦深度的差值为零,则说明速度是准确的;在RCA方法中,若不同偏移距的成像深度差为零,则说明速度是准确的。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偏移速度分析判别的准则。但是在构造复杂区块,DFA方法易出现判断假象,而RCA方法的关键是拾取正确的剩余时差。
根据Doherty和Claerbout(1974)的方法,在DFA速度分析中,与前面提取的ODCIG(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的过程不同,即零时间、零偏移距成像,提取零偏移距而不是零时间成像波场,从而得到每一成像点处不同时间的像值。当偏移速度正确时,这些像值在零时间时将聚焦,其它时间要么欠聚焦要么过聚焦,波场能量在零时间将最大。当偏移速度不正确时,由于成像与聚焦不能同时发生,所提取的零偏移距像值在零时间并没有完全聚焦,聚焦发生在其它某个非零时间处。也就是说通过判断零偏移距成像道集(关于时间和深度的道集),在其上寻找最大能量对应的深度,就是所要寻找的聚焦深度,而零时间对应的深度就是成像深度。成像速度正确,聚焦深度与成像深度一致,成像速度偏小,聚焦深度大于成像深度,反之,小于成像深度。DFA的速度正确判断准则也可以被描述为用正确的速度将波场延拓到错误的深度与用错误的速度将波场延拓到正确的深度是等价的。
通过倾斜叠加将ODCIG转换为ADCIG(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计算代价增加比较少,却能够得到性质比ODCIG优越的多的角度域道集。在地球物理界,常规的共成像点道集(CIG)通常指共偏移距成像点道集。在复杂情况下,尤其是复杂山前带地区偏移距共成像点道集出现很多假象。他和共炮道集和共检波点道集一样,不能区分复杂情况下的多路径现象。无假象的ADCIG可以通过波动方程偏移得到,及波动方程ADCIG能够真正适应波场传播的多路径现象,进而得到没有假象的ADCIG。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深度聚焦和道集同相轴拉平联合的速度判别方法,用于偏移速度分析中提供速度判别的准则,利用零时间和零偏移距成像时的能量聚焦和角度域道集同相轴拉平进行速度判别。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深度聚焦和道集同相轴拉平联合的速度判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输入炮数据和待判断速度模型;
(2)利用傅里叶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对所述炮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
(3)在延拓波场中利用成像条件抽取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得到该成像点的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然后通过不同能量聚焦对应的深度进行人工速度判别;
(4)利用倾斜叠加将所述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转换成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然后利用道集同相轴拉平进行人工速度判别。
所述(3)中的成像条件是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77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