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级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8468.5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3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敏;郭蓉;方向晨;段为宇;姚运海;孙进;丁莉;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45/08 | 分类号: | C10G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脱硫 催化剂 配方 | ||
1.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级配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加氢反应器内包括至少两个催化剂床层,按照与反应物料的接触顺序,上游床层为低堆比催化剂床层,下游催化剂床层的堆比高于相邻的上游催化剂床层的堆比;每个催化剂床层内均级配装填两种以上不同直径的催化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床层内级配装填两种不同直径的催化剂,其中小直径颗粒催化剂的直径为0.3~3.0mm,大直径颗粒催化剂的直径为0.9~9.0mm,且大直径颗粒催化剂与小直径颗粒催化剂的直径比为大于1至5。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直径颗粒催化剂与小直径颗粒催化剂的直径比为大于1.2至3。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器内大直径颗粒催化剂和小直径颗粒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00:1到1:10000。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器内大直径颗粒催化剂和小直径颗粒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1到1:10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堆比催化剂床层中大直径颗粒催化剂和小直径颗粒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00:1~1:10。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堆比催化剂床层中大直径颗粒催化剂和小直径颗粒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1~1:5。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堆比催化剂床层的体积占总催化剂床层体积的5%~30%。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颗粒金属组分为Mo-Ni、Mo-Co、Mo-Ni-Co、W-Ni、W-Co、W-Ni-Co、W-Mo-Ni、W-Mo-Co或W-Mo-Ni-Co。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颗粒具有相同形状,选自环形、球形、圆柱条形、三叶草条形或四叶草条形等形状。
11.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以金属氧化物总含量计,催化剂金属含量为1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84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