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桦种子低海拔育护根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0026.4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3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钟宇;郑阳霞;万雪琴;张鲁;章婷;胡庭兴;李贤伟;张健;冯茂松;范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子 海拔 根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种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桦种子低海拔护根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是桦木科桦木属的落叶大乔木,为中国特有种。红桦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的天然林区,是该地区主要的森林建群树种之一,主要生长在海拔1800_m以上的高山,在2400~3000_m范围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的中上部生长良好,常组成纯林,有时与华山松、云杉、冷杉混生。
红桦木材淡红褐色,质地坚硬,纹理致密,色泽均匀,有弹性,可供枪托、飞机、枕木、火柴杆、家具、乐器、细木工及军工用材和特制用材,也是胶合板工业的重要材料。桦皮可提取皮焦油和烤胶,用于鞣革和医药。树液可制饮料。
在高海拔天然林区,由于天然分布的树种单一,适应人工栽植的针、阔叶树种较少,在造林时树种选择较为困难。而红桦不仅具有自然分布海拔较高、生长稳定、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强等特性,而且天然更新能力强、生长快、材质好、遭受破坏后容易自然萌芽恢复及人工栽植成活率较高。因此,作为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天然林区高海拔区优良的乡土阔叶造林树种,红桦在造林实践中表现出非常突出的优势,可与其它针叶树种进行混交造林,形成生长稳定的针阔混交林。为此,加快红桦种苗生产,是依靠红桦进行各项造林工程的基础工作。
目前,红桦苗木的培育还是就地采用传统的苗床育苗或容器(营养袋)直接播种育苗手段,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①育苗周期长达2年。红桦分布海拔高,在原产地就地育苗积温低,生长期短,需要2年时间,第3年才能出圃造林。
②传统水浸催芽方法出苗率不足30%。一方面红桦种子本身发芽率低,在30~50%,另一方面红桦种子细小,新陈代谢能力弱、抗逆能力低。
③没有移植过的留床红桦裸根苗须根少,起苗运输时易伤根,造林成活率低,而且造林时间受到季节的限制。
④红桦种子发芽率低,容器直接播种育苗,发芽出苗率低,空杯率高,为此需要在容器中播多粒种子,需要对多长出的苗进行间苗,未发芽的营养袋要进行补苗。另一方面,红桦苗在容器内根系发育差,主根易穿过容器入土或窝根,起苗时损伤根系,影响造林成活率。
因而,如何提供优质的红桦种苗成为红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严重影响了红桦造林工程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出苗率高、育苗时间短、根系质量好、造林成活率高的红桦种子育苗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桦种子育苗方法,包括:采集种子、选择育苗地、处理种子、播种、移植、出圃等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地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种子在播种前经10~30mg/L双吉尔GGR6浸种处理;在移植时切去主根1/3~1/4。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种子经播种前7~10_d,用高锰酸钾或硫酸铜消毒,捞出密封20~40_min后,而后经清水冲洗,然后用清水浸泡12~24_h后,在室内进行堆放催芽,当催芽种子裂口率达1/3以上时, 用10~30mg/L(优选为20~25mg/L)双吉尔GGR6浸种2~6_h,即可进行播种;待苗木全部出土后,再分别用与种子处理对应的药液喷雾,在播种 3~4月后苗木速生期再喷药1次;选择下部有孔的塑料袋为移植营养袋,淋湿苗床后,挖取红桦苗木,切去主根1/3~1/4,移植到营养袋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育苗时间不超过18个月,优选不超过12个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播种时的床苗管理为每天洒水2~3次,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或磷酸二氢钾配合尿素叶面喷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移植营养袋后每月追施0.3~1%的尿素液1-2次。
采用本发明的种子育苗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或者全部:
缩短育苗时间:缩短了一年育苗时间,第2年即可上山造林。
提高了苗木质量:通过双吉尔GGR6浸种和两阶段截根移植育苗处理,促进了苗木生长,改善苗木生长特性,提高了苗木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0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