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压力感应判断叫醒的多功能智能闹钟枕头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0467.4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7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栗大超;刘韬;刘丹娜;史天阔;王宏力;周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力 感应 判断 叫醒 多功能 智能 闹钟 枕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是涉及一种集保健和闹钟为一体的基于压力感应判断叫醒的多功能智能闹钟枕头。
背景技术
以往我们使用闹钟叫醒的效果并不理想,早上被闹钟闹醒了,然后习惯性地按掉,继续倒头呼呼大睡,这样的“回笼觉”确实会对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不仅会让人养成坏习惯,长时间还会危害身体健康,人在初醒时意识并不是很清楚,不能有效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而以往的闹钟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回笼觉”的问题,也不能够智能的帮助人们起床。枕头就是人们为睡眠的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枕头的多功能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智能枕头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但仍然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人性化的帮助人们克服“回笼觉”的干扰,实现智能叫醒,并且拥有多种功能来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基于压力感应判断叫醒的多功能智能闹钟枕头。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判断叫醒的多功能智能闹钟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所述的枕头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和电源模块,所述的枕头本体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控制电路相连的液晶显示屏、控制面板按键、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LED灯、音乐播放模块、风扇USB接口、LED阅读灯USB接口和震动模块,所述的枕头本体表面与人头部和颈部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电源模块与控制电路相连用于提供电源。
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有单片机,所述的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分别:通过电源接口JP1连接电源模块,通过时钟芯片接口J1连接时钟芯片,通过光敏传感器接口J2连接光敏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接口J3连接温度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接口J4连接压力传感器,通过开关接口J9连接控制开关;所述的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分别:通过液晶显示接口J5连接液晶显示屏,通过闹起电路接口J6连接闹起电路,通过风扇电路接口J7连接风扇电路,通过阅读灯电路接口J8连接阅读灯电路;其中,所述的闹起电路分别连接构成LED的LED电路和LED灯条、音乐播放模块以及震动模块,所述的风扇电路连接风扇USB接口,所述的阅读灯电路连接LED阅读灯USB接口。
所述的闹起电路包括有:运算放大器F1、继电器G1和继电器G2,所述运算放大器F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单片机输出端的闹起电路接口J6的正极,反相输入端和脚4连接所述闹起电路接口J6的负极和通过接口J-P1连接电源模块的负极,运算放大器F1的脚6通过接口J-P1接电源模块的正极,运算放大器F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继电器G1和继电器G2的脚1,继电器G1和继电器G2的脚10连接所述闹起电路接口J6的负极和通过接口J-P1连接电源模块的负极,继电器G1的脚8依次通过一开关和接口J-P3连接电源模块的正极,继电器G1的脚7连接震动模块正极,继电器G2的脚8通过接口J-P3连接电源模块的正极,脚7连接音乐播放模块的正极,所述的音乐播放模块的负极和震动模块的负极通过接口J-P3连接电源模块的负极,所述继电器G1的脚3依次通过一开关和接口J-P2连接电源模块的正极,脚4分别连接LED电路接口J10的正极和LED灯条的正极,所述的LED电路接口J10的负极和LED灯条的负极通过接口J-P2连接电源模块(8的负极。
所述的LED电路包括有运算放大器F2、运算放大器F3和发光二极管组D,所述的运算放大器F2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1、电阻R2以及运算放大器F3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F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连接运算放大器F3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F2的脚4和运算放大器F3的脚4以及电阻R2的另一端接闹起电路输出端的LED电路接口J10的负极,运算放大器F2的脚8和运算放大器F3的脚8以及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接LED电路接口J10的正极,运算放大器F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C1、电阻R4和三极管B1的基极,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连接运算放大器F3的输出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F3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5连接运算放大器F3的输出端,三极管B1的集电极连接LED电路接口J10的正极,发射极通过电阻R7连接发光二极管组D的正极端,发光二极管组D的负极端连接LED电路接口J10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4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