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透明材料进行焊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0704.7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9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贾威;于俭;刘博文;胡明烈;柴路;王清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20 | 分类号: | B23K26/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温国林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材料 进行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材料的焊接,特别涉及一种对透明材料进行焊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材料在光学、电子器件、生物医药和微光电子机械系统(MOEMS)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是,透明材料的连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主要是利用化学黏接剂或中间层,这样的连接,不能保证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最近人们提出了超短脉冲激光焊接方法。超短脉冲激光峰值功率极高,可以实现多光子吸收(电离),即激光束可以透过材料表面,在激光焦点处的能流密度可以达到或超过多光子吸收(电离)阈值,材料发生熔化,如果激光聚焦在两块透明材料分界面上,随激光焦点的移动,材料发生再凝固,实现激光焊接。但是,超短脉冲激光成本高、功率较小,焊接效率受到限制,成为实际应用的瓶颈。
长脉冲激光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于工业生产,但是,峰值功率较低,在透明材料内部聚焦后,不足以实现多光子吸收(电离),只能利用透明材料内的金属杂质吸收长脉冲激光,而金属杂质分布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长脉冲激光在不填加吸收层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材料内部处理,只能进行材料表面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透明材料进行焊接的方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焊接效率,详见下文描述:
一种对透明材料进行焊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两种能透过待焊接透明材料的激光,一种是超短脉冲激光,另一种是长脉冲激光,两束激光的功率相匹配,调节两束激光同步后并束;
(2)将两块待焊接透明材料叠放在一起,其中,两块待焊接透明材料相同或不同;
(3)调节激光光路,使得激光通过物镜聚焦在两块待焊接透明材料的分界面上;
(4)当超短脉冲激光能量(或功率)大于等于多光子吸收阈值光强时,(两束脉冲激光的)焦点中心附近发生多光子吸收(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即种子电子,种子电子吸收长脉冲激光;
(5)当种子电子吸收的长脉冲激光的能量达到熔化阈值时,焦点中心附近的材料发生熔化并融合,随着激光焦点的移动,熔化的材料降温,凝固,连接在一起,实现连接或焊接。
两块待焊接透明材料之间不使用吸收层,透明材料包括:玻璃、晶体或聚合物,两种激光透过率均大于50%。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在透明材料内部产生多光子吸收(电离),提供种子电子,利用种子电子就可以吸收长脉冲激光,当达到熔化阈值时,实现碰撞电离,便可以实现焊接。本方法降低了只使用超短脉冲激光的成本,并提高了焊接效率,实现了对材料内部的焊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激光光强分布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透明材料进行焊接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多光子吸收阈值光强; 2:光斑直径;
3:激光光强分布曲线; 4:飞秒激光光束;
5:物镜; 6:第一片透明材料;
7:第二片透明材料; 8:焊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焊接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透明材料进行焊接的方法,参见图1、图2和图3,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选择两种能透过待焊接透明材料的激光,一种是超短脉冲激光,另一种是长脉冲激光,两束激光的功率相匹配,调节两束激光同步后并束;
具体实现时,根据实际应用中的材料需要确定两种激光的功率,超短脉冲激光通常选取脉冲宽度为飞秒或皮秒数量级;长脉冲激光通常选取纳秒、微秒、毫秒或连续激光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透明材料包括:玻璃、晶体和聚合物,对两种激光具有较高的透过率,通过率通常大于50%。
其中,对两种脉冲激光进行调节使得激光脉冲同步,以及并束的步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102:将两块待焊接透明材料6和7叠放在一起,其中,两块待焊接透明材料6和7相同或不同;
103:调节激光光路,使得激光通过物镜5聚焦在两块待焊接透明材料的分界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