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潮汐能供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1719.5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3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7C5/00 | 分类号: | F17C5/00;F03B13/2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潮汐能 供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能的开发与转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潮汐能供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因为能源缺乏,可循环利用且无污染的海洋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海洋能的利用大多是通过多次转换后将其变成电能,以供人们使用。这些设备大多价格昂贵操作与维护不便,不能很好的推广运用,且对海洋能的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潮汐能,它每天都在涨退,但在海滩边很少被人们利用。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在海滩边多建有沿海公路,汽车与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在沿海公路上川流不息,这些交通工具都装有轮胎,常有需要打气的情况,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手动打气筒或是电动的充气泵,这两种工具,前者浪费人工,后者则需要电力。还有如轮船等很多设备上都有需要用到气体,如果能利用潮汐能来为沿海的汽车与自行车等多种用气设备提供气源则可以更好的利用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利用潮汐能来为沿海的用气设备提供气源的潮汐能供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潮汐能供气装置,它包括支撑架、至少一个充气单元和储气罐,所述的支撑架安装在海岸边,所述的充气单元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和用于驱动活塞向上运动的浮体,缸体安装在支撑架的横梁上,活塞滑动配合在缸体内,活塞杆的上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的下端与浮体固定连接,缸体的上端设有一个气体只能从外界进入缸体内的第一单向阀和一个出气口,出气口通过一个用于防止气体从储气罐内流出的第二单向阀后与储气罐连通,缸体的下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活塞掉落的挡圈,储气罐上设有用于给用气设备供气的充气接口。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将本发明涉及的产品安装在有潮汐落差的地方,通过充气单元与储气罐的组合,充气单元中的浮体能很好的利用潮汐能实用上下浮动从而带动充气单元的活塞杆上下活动,将空气充入到储气罐中,用户的用气设备需要充气时直接将充气接口接入用气设备上即可,因为潮汐能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且本发明对潮汐能的转会过程少,利率效率高,所以本发明更好的利用了潮汐能提供了一种能利用潮汐能来为沿海的用气设备提供气源的潮汐能供气装置,节约了能源。
作为改进,它还包括控制器、水位传感器、电源和电磁换向阀,所述的浮体内设有气室,所述的电磁换向阀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通过气管与气室相连,第二接口通过气管与储气罐相连,第三接口与大气相通,控制器、水位传感器和电磁换向阀均安装在支撑架上,水位传感器和电磁换向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水位传感器和电磁换向阀均由电源供电。该结构可以通过水位传感器将海水水位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根据水位信息对电磁换向阀的控制,如果水位过高则通过将气室与第三接口接通,来减小浮体体积以减小浮体浮力来保护整个装置不被损坏,反之刚将气室与第二接口接通,这样储气罐内的气体会充入浮体内,使浮体的浮力增加,这样整个供气装置更加稳定。
作为改进,所述的充气单元为两个,并排安装在横梁上,并分别通过气管与储气罐相连。两个充气单元同时工作,充气效率更高。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为双杆式结构。双杆式结构,活塞杆与浮体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偏斜。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源为蓄电池,蓄电池安装方便维护与更换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潮汐能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潮汐能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潮汐能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潮汐能供气装置的充气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支撑架,2、横梁,3、缸体,4、活塞,5、活塞杆,6、浮体,7、海水,8、储气罐,9、第二单向阀,10、第一单向阀,11、出气口,12、充气接口,13、底座,14、充气单元,15、控制器,16、水位传感器,17、气室,18、电磁换向阀,19、第一接口,20、第二接口,21、第三接口,22、挡圈,23、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17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