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雨刮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14003.0 申请日: 2012-10-25
公开(公告)号: CN103373320A 公开(公告)日: 2013-10-30
发明(设计)人: 高京豪 申请(专利权)人: 东洋机电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60S1/04 分类号: B60S1/04
代理公司: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臧建明
地址: 韩国仁川广域市*** 国省代码: 韩国;KR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车用雨刮 装置
【说明书】:

相关专利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12年4月20日于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案第10-2012-0041602号的优先权,其揭示内容已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雨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用挡风玻璃雨刮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用雨刮装置是一种使用雨刮片(wiper blades)来擦除挡风玻璃上的雨、雪、灰尘或污点以确保驾驶者视线安全的安全装置。雨刮装置不仅可安装在挡风玻璃上,而且也可安装在后窗玻璃、外面的后视镜、车头灯上等。尤其是,安装在挡风玻璃上的雨刮装置通常包括一对雨刮片,其经由联动工具而连接到马达以便操作雨刮片。已公布的韩国专利第2001-0072421号揭示了雨刮装置的一实例。

此雨刮装置包括:雨刮器马达,其用作驱动源;蜗杆与蜗轮传动装置(worm&worm-wheel gear),其用来变换扭矩以及改变转动方向;以及联动工具,其利用从蜗杆与蜗轮传动装置传递过来的动力使雨刮片来回转动。

此雨刮装置通常是用螺栓和螺母来组装到车身面板。像这样用螺栓和螺母将雨刮装置组装到车身面板会引发一个问题——工作效率降低。此外,传统的组装方式需要将焊接螺母焊接在车身面板上,从而引发另一个问题——无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过几个新方法。举例而言,韩国专利第1045773号揭示了一种雨刮装置,其通过以旋转方式配合(fitted into)到车身面板内而组装到车身面板。然而,使用此雨刮装置,工作人员很难用肉眼查看雨刮装置是否已完全组装到车身面板。此外,车身面板与雨刮装置之间的震动控制很差,以致于雨刮装置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会传递到车身面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雨刮装置,通过改良此雨刮装置的结构,使之无需使用螺栓或螺母便能够以旋转方式组装到车身面板,此雨刮装置的震动控制得以改良,且工作人员用肉眼便能够查看组装状况。

依照本发明的一观点,提供一种车用雨刮装置,其包括:框架,其容纳雨刮器驱动马达;支撑件,其经成形以从框架伸向车身面板;以及接头构件,此接头构件与支撑件相结合,且连接到车身面板,其中接头构件纵剖面呈“L”形,此纵剖面包括接头构件最终被组装到车身面板所沿的方向,且接头构件包括:第一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的一侧;第二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的另一侧,从第二按压部件最终被组装到车身面板所沿的方向来看,第二按压部件从第一按压部件伸向前方;以及突起挡片(protruding stopper),其用以防止接头构件或车用雨刮装置沿着平行于车身面板的方向而转动,其中突起挡片位于第二按压部件的前端。

接头构件可包括:减震器,其藉由安装到支撑件的末端部件来组装到支撑件,此减震器包括弹性材料以便吸收震动;基底构件,为了不直接接触支撑件,其藉由安装到减震器来组装到支撑件,此基底构件包括第一按压部件与第二按压部件;以及卡扣构件,其以可拆卸方式组装到基底构件,此卡扣构件包括突起挡片。

支撑件可包括防脱离边缘(sill),其用以支撑着减震器的末端部件,以防止减震器脱离支撑件。

减震器可包括防移动凹槽(groove),其用以防止基底构件脱离减震器,且基底构件可包括防移动钩状物,其插入到防移动凹槽内。

基底构件的一侧可形成有至少一根起加固作用的肋条(rib)。

此车用雨刮装置可包括多个接头构件,其中这些接头构件的至少其一包括辅助挡片,此辅助挡片被形成在车身面板中的辅助凹槽以弹性方式卡住,使得至少一个接头构件不会在非预期外力的作用下脱离车身面板。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结构特征与优点,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一实施例中,一种车用雨刮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图1的雨刮装置的图式。

图3是图1的雨刮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所示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3所示的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接头构件从雨刮装置上脱离的图式。

图7是图6的接头构件的主要元件的分割示意图。

图8与图9显示为将图1的雨刮装置组装到车身面板的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机电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机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4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