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卸煤沟自动跟踪除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4047.3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宪来;李光东;吉永和;许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富莱士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4 | 分类号: | B08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64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煤沟 自动 跟踪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卸煤沟自动跟踪除尘装置,属于环保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电厂输煤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粉尘的泄漏,室内往往粉尘飞扬,环境状况较为恶劣;现有的除尘装置采用风抽或喷淋等方式除尘,除尘装置随着叶轮给煤机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对粉尘进行连续除尘;但在此种装置过程中,风的方向是无序的,不能保证其始终处于叶轮给煤机的上方,而当风处于叶轮给煤机的上方时,粉尘会随着风在叶轮给煤机的移动方向或其他方向运动,而不是进入除尘装置去除,从而导致粉尘不能被彻底去除,仍然会造成大量的粉尘污染,严重影响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较为彻底的去除粉尘的卸煤沟自动跟踪除尘装置。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设置在叶轮给煤机上方,包括风管,风管下部设置若干风门,风门由一插设在风管上的并可上下移动的风杆启闭,风杆向上运动时和风管下部形成一粉尘通道,该粉尘通道和风管连通。
所述风管上设置有使风杆上下运动的起顶装置。
所述风管由若干串联的风管连接而成,各风管之间采用法兰、密封橡胶挡板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在叶轮给煤机上方,沿缝隙煤槽布置数组风管,风管之间采用法兰、密封橡胶挡板连接,保证除尘风管的气密性,有效地提高了除尘效率。同时在每组风管上设置了两个常闭的风门,并与风管连通,在叶轮给煤机上方架设一个能使常闭风门自动启闭的起顶装置,这样,在叶轮给煤机运行时,就能使开启的风门始终处在尘源的上方,从而达到了自动跟踪除尘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风管、2为密封橡胶挡板、3为风杆、4为起顶装置、5为顶杆装置、6为叶轮给煤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设置在叶轮给煤机6上方,包括风管1,风管1下部设置若干风门,风门由一插设在风管1上的并可上下移动的风杆3启闭,风杆3向上运动时和风管1下部形成一粉尘通道,该粉尘通道和风管1连通。
所述风管1上设置有使风杆3上下运动的起顶装置4。
所述风管1由若干串联的风管1连接而成,各风管1之间采用法兰、密封橡胶挡板2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进行除尘时,通过起顶装置4、顶杆装置5将风杆3顶起使其向上运动打开风门,此时粉尘通过粉尘通道进入,并通过风管1内的风将粉尘带走去除;本发明的风管1有若干风管1串联而成,且各风管1之间隔绝,这样在叶轮给煤机6运行过程中,相对应的粉尘在各段风管1之间的运行时间不会太长,使之避免了因风向的变化而不能除尘的缺陷,同时在清理风管1时,短风管结构形式也更易于清理、维护。
本发明可在风管1外套设一和风管1连通的外套以使风管1内的风进入粉尘通道除尘,该外套最好在其进风端上部开设风孔,出风端则为开口的结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富莱士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富莱士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40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