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射成形碳纤维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4902.0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1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曲迎东;苏睿明;李荣德;叶成志;白彦华;邱克强;王瑞春;尤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53/46 | 分类号: | B65G53/46;B65G53/16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周楠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射 成形 碳纤维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成形碳纤维输送装置,主要应用于喷射成形工艺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过程。
背景技术
喷射共沉积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在喷射成形过程中,把具有一定动量的增强相强制加入雾化液流中,使熔融金属和增强相共同沉积到运动的基体上,制备近成形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沉积坯。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和实践结果中,所采用的增强相多为颗粒增强相,增强相输送装置也多为配合颗粒输送的装置。这类装置能够解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研制,但对于喷射成形工艺制备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来说并不能满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喷射成形碳纤维输送装置,克服了碳纤维在输送时,输送量较难控制,容易打结甚至堵塞的缺陷,同时减少了输送量的波动,实现连续输送的目的。
技术方案
一种喷射成形碳纤维输送装置,包括主轴、叶轮、下壳体、上壳体、齿轮、减速电机、吹送系统、固定支架、料斗;其特征在于:叶轮通过键由主轴带动旋转,下壳体下端与吹送系统相连并一同固定在固定支架上,下壳体上端与上壳体下端相连,上壳体上端与料斗相连;齿轮分为传动大齿轮和传动小齿轮,传动大齿轮固定在主轴上,传动小齿轮固定在减速电机的轴上,并与传动大齿轮啮合,减速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支架上。
叶轮的叶片为螺旋形,叶轮由八个叶片围成八个叶轮格室。
主轴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固定在轴承座的轴线上,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和第三密封盖均通过下壳体的卡槽进行定位,第一圆锥滚子轴承通过第一密封盖和主轴的轴肩进行定位,第二圆锥滚子轴承通过端盖和主轴的轴肩进行定位;叶轮通过轴用弹性挡圈在主轴的轴向方向进行定位,通过键进行周向定位。
上壳体进料处倾斜角度为45°。
料斗、上壳体、下壳体和吹送系统连接方式均为法兰连接,所述输送装置各法兰面均采用橡胶垫进行密封,并用螺栓固定。
在吹送系统一侧还设置有供气喷嘴。
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这种喷射成形碳纤维输送装置,应用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中,拥有输送量容易控制,防止碳纤维打结甚至堵塞,减少了输送量的波动,实现连续输送的优点,并且其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安装示意图,其中图2(b)为图2(a)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主轴,2为第一密封盖,3为圆锥滚子轴承,4为轴用弹性挡圈,5为第二密封盖,6为键,7为叶轮,8为下壳体,9为上壳体,10为第三密封盖,11为端盖,12为圆锥滚子轴承,13-1为传动大齿轮,13-2为传动小齿轮,14为减速电机,15为吹送系统,16为供气喷嘴,17为固定支架,18为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喷射成形碳纤维输送装置,如图1中所示,包括主轴1、叶轮7、下壳体8、上壳体9、齿轮、减速电机14、吹送系统15、固定支架17、料斗18;叶轮7通过键6由主轴1带动旋转,如图2中所示,下壳体8下端与吹送系统15相连并一同固定在固定支架17上,下壳体8上端与上壳体9下端相连,上壳体9上端与料斗18相连;齿轮分为传动大齿轮13-1和传动小齿轮13-2,传动大齿轮13-1固定在主轴1上,传动小齿轮13-2固定在减速电机14的轴上,并且传动小齿轮13-2与传动大齿轮13-1啮合,减速电机14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支架17上。
回转叶轮7的叶片为螺旋形,叶轮7由八个叶片围成八个叶轮格室,这样设置可以减小碳纤维输送量的波动,在较低转速时保证均匀供料。
如图1中所示,主轴1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2固定在轴承座的轴线上,第一密封盖2、第二密封盖5、第三密封盖10均通过下壳体8的卡槽进行定位;第一圆锥滚子轴承3通过第一密封盖2和主轴1的轴肩进行定位,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2通过端盖11和主轴1的轴肩进行定位;叶轮7通过键6由主轴1带动旋转,叶轮7通过轴用弹性挡圈4在主轴1的轴向方向进行定位,叶轮7通过键6进行周向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4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