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5118.1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圣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边锋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5/053 | 分类号: | F04B45/053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金碎平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内置 电磁阀 气动 隔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
背景技术
气动隔膜泵是一种新型输送机械,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对于各种腐蚀性液体,带颗粒的液体,高粘度、易挥发、易燃、剧毒的液体,均能予以抽光吸尽。这种泵的主要特点是不需灌引水,既能抽送流动的液体,又能输送一些是易流动的介质,吸程高、扬程可调(0-50米),气源压力只须大于1kg/cm2即能工作,防火防爆,具有潜水泵、自吸泵、杂质泵、屏蔽泵、泥浆泵的一切功能和输送机械的许多特点。
气动隔膜泵一般要配合电磁阀使用,现有气动隔膜泵和电磁阀都是分开独立设置,体积大成本高,效率低,消耗空气量大,密封不好。一般空气启动压力最低0.2Mpa,出口压力最大0.8Mpa。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气动隔膜泵进行改进,提供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能够提高气压,有效保护电池阀寿命,并提升组装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包括气泵本体、传感轴、气泵面罩和面罩盖板,所述气泵面罩外设有面罩密封圈,其中,所述气泵本体上设有电气相连的电池阀和传感器,所述电池阀通过烧结滤芯固定在气泵本体上,所述电池阀位于面罩盖板内,所述电池阀和面罩盖板之间设有面罩盖板密封圈,所述烧结滤芯和面罩盖板之间依次设有烧结滤芯密封圈、内隔排和外隔排,所述内隔排和外隔排之间设有隔膜和运输液体通道。
上述的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其中,所述传感器外设有传感器密封圈,所述传感器设在气泵面罩和传感轴之间。
上述的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其中,所述面罩盖板上还设有变压调节轴,所述烧结滤芯的数目为两个,上下对称分布在变压调节轴的两侧。
上述的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其中,所述电池阀和烧结滤芯通过螺纹相连。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将电磁阀和气动隔膜泵组合一体化并完全密封电池阀,从而提高气压,有效保护电池阀寿命,并提升了组装效率,降低了物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侧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包括气泵本体1、传感轴2、气泵面罩3和面罩盖板5,所述气泵面罩3外设有面罩密封圈4,其中,所述气泵本体1上设有电气相连的电池阀7和传感器10,所述电池阀7通过烧结滤芯8固定在气泵本体1上,所述电池阀7位于面罩盖板5内,所述电池阀7和面罩盖板5之间设有面罩盖板密封圈6,使得组合后的气动隔膜泵整体密封;所述烧结滤芯8和面罩盖板5之间依次设有烧结滤芯密封圈9、内隔排13和外隔排14;外隔排14与内隔排13之间设有隔膜和运输液体通道,所述隔膜链接传感轴左右运动,产生外隔排与内隔排之间空间变化运输液体。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空气通过电磁阀7进行左右配气。电磁阀7通过集成电路和传感器10相连控制左右走动,传感器10将信号给集成电路控制电磁阀7左右配气给隔膜泵使得隔膜泵的膜片膨胀,集成电路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控制隔膜泵工作频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内置电磁阀的气动隔膜泵,所述传感器10外可进一步单独设有传感器密封圈11,所述传感器10设在气泵面罩3和传感轴2之间;电源进线处设有电源线密封圈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边锋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边锋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51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孔优先铜互连制作方法
- 下一篇:水位提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