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个层通过热熔性粘合剂粘合的车辆部件以及用于制造所述车辆部件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5894.1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E.塔尔哈默;R.马古尼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2;B32B7/12;C09J5/06;B60R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宋宝库 |
地址: | 德国菲***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个 通过 热熔性 粘合剂 粘合 车辆 部件 以及 用于 制造 方法 装置 | ||
1. 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多个层(10,20,40)的车辆部件-具体是车辆内部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施加包含具有第一熔点的第一基础聚合物以及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熔点的第二熔点的第二基础聚合物的热熔性粘合剂(30),所述热熔性粘合剂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熔点的温度并且被施加至所述两个层中的第一层(10)的一侧(11);
将所述两个层中的第二层(20)施加至所述第一层的设置有热熔性粘合剂(30)的一侧;
在叠合模具中将所述第一层(10)与第二层(20)之间的热熔性粘合剂(30)加热至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熔点并且低于所述第二熔点的温度,
在所述热熔性粘合剂完全冷却之前使所述部件从所述叠合模具中脱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部件基本上正好在达到大于或等于第一熔点并且低于第二熔点的特定温度之后脱模。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热熔性粘合剂(30)在离开用于将热熔性粘合剂施加至第一层(10)的装置的出口孔(50)时的温度,以便在触碰所述第一层(10)时将热熔性粘合剂的温度保持为大于或等于第二基础聚合物的第二熔点。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伴随有-具体是覆盖有热空气流(H)的情况下热熔性粘合剂被施加至第一层(10),所述热空气优选地沿所述第一层的方向平行于热熔性粘合剂流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热空气流(H)的温度以便当热熔性粘合剂触碰第一层(10)时将其温度保持为大于或等于第二基础聚合物的第二熔点。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熔性粘合剂被以幕状物方式施加至所述第一层的一侧。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熔点处于35℃与55℃之间的范围内。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础聚合物对应于压力敏感和热敏感粘合剂的聚合物。
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熔点处于60℃与100℃之间-优选地65℃与85℃之间的范围内。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础聚合物与第二基础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大于1。
11.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达到第一基础聚合物的第一熔点之前、期间和/或之后,在叠合模具中将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压到一起。
12. 一种具有多个层(10,20,40)的车辆部件-具体是车辆内部部件,其中至少两个层通过热熔性粘合剂(30)粘合到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性粘合剂(30)包含具有第一熔点的第一基础聚合物以及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熔点的第二熔点的第二基础聚合物。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部件,其中所述两个层中的一个是尺寸稳定的基体(10),而所述两个层中的另一个是具有可见侧、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弹性的触觉层(40),或者是分层复合材料,所述分层复合材料包括具有可见侧的装饰层(10)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弹性的触觉层(40),并且在所述触觉层上所述装饰层在背离所述可见侧的侧面上。
14.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车辆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熔点处于35℃与55℃之间的范围内。
15. 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基础聚合物对应于压力敏感和热量敏感粘合剂的聚合物。
16. 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部件,其中所述第二熔点处于60℃与100℃之间-优选地65℃与85℃之间的范围内。
17. 如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基础聚合物与第二基础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大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58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