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6475.X | 申请日: | 201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3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舜特精密合金板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2 | 分类号: | C22C38/52;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51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带及其生产方法。具体说,是铁铬铝电热合金冷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适用于汽车、摩托车、电阻炉、电加热元器件等行业。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传统的铁铬铝合金钢主要含有碳、硅、锰、磷、硫、铬、镍和铝等元素,由于铁铬铝合金钢为铁素体粗撒合金,冶炼浇注时易形成粗大的柱状晶粒,使得锻造时极易引起应力裂纹、头尾部开裂。用这种铁铬铝合金钢轧制钢带时,易发生裂边、断带、中间缩孔、穿洞等情况。因此,用这种铁铬铝合金钢冷轧成钢带,生产难度大,生产出的钢带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冷轧钢带。这种冷轧钢带,容易生产、质量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冷轧钢带特点是含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废钢铁70~80重量份;
铬21.00~23.00重量份;
铝5.00~7.00重量份;
镍0.20~0.70重量份;
钛0.10~0.20重量份;
钴0.01~0.10重量份;
镧0.01~0.10重量份;
铈0.01~0.10重量份;
稀土0.001~0.010重量份。
生产所述冷轧钢带的方法的特点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进行冶炼:
先对废钢铁进行烘烤,除去其中的水分;
之后,将不含水分的废钢铁投入电渣重熔炉中熔化成金属熔液;
之后,进行炉前分析,并对金属溶液中的元素进行调整,使碳、硅、锰、磷和硫分别占金属溶液的重量%为:
碳0.005~0.030重量%
硅0.10~0.40重量%
锰0.10~0.40重量%
磷0.005~0.020重量%
硫0.005~0.020重量%;
之后,加入铬、铝、镍元素;
之后,将调整好的金属溶液倒入真空感应电炉中,加入钛、钴、镧、铈和稀土元素,并除去金属溶液中的氧气、氢气和氮气;
之后,将金属溶液浇注成钢锭;
第二步进行锻造:
先将钢锭放入温度为1150~1200的煤气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当将钢锭加热到1130~1150时恒温保持38~42分钟;
之后,用1000吨单体空气锤锻造成横截面的边长为140mm的方锭;
之后,用修磨机对经锻造过的方锭进行修磨、精整、清理,除去冶炼、锻造过程中的残留缺陷;
第三步进行热轧:
先用步进式煤气加热炉对方锭依次进行预热、均热和保温,并使方锭分别在预热段、均热段和保温段停留28~32分钟,使方锭温度达到1150~1170;
之后,利用横列式四机架轧机将方锭粗轧成厚度为55~65mm的扁坯;
之后,用六机架热连轧机将扁坯精轧成2.75~3.00mm的热带;当热带温度降至800~850时,用卧式卷取机将热带热卷成钢带卷;
第四步进行冷轧:
将钢带卷放入电加热强对流钟罩式炉或电加热井式炉中,并依次升温至820是保温10小时、降温至600吊离外罩、继续降温至250吊离内罩并出炉,进行软化退火;
之后,将经软化退火的钢带卷放到半连续酸洗机上以10~15米的速度通过酸液浓度为15~20%、酸液温度为60~80的酸洗槽,进行酸洗,除去钢带表面的氧化铁皮;
之后,用四辊高速冷轧机将酸洗后的钢带轧制成厚度为1.2mm的带坯,进行初轧;
之后,用四辊可逆冷轧机将初轧过的带坯轧制成厚度为0.6mm的带坯,进行中轧;
之后,使经过中轧的带坯以4米/分钟的速度通过带有氨分解气体保护的连续光亮退火炉,在820温度下进行再结晶中间软化退火;
之后,用六辊高速可逆精密冷轧机将经再结晶中间软化退火的带坯轧制成0.17mm的半成品钢带;
之后,使半成品钢带以6米/分钟的速度通过带有氨分解气体保护的连续光亮退火炉,在820温度下进行再结晶中间软化退火;
最后,用六辊高速可逆精密冷轧机,将经再结晶中间软化退火的半成品钢带轧制成0.08mm的钢带,得到本发明的冷轧钢带。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舜特精密合金板带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舜特精密合金板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64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