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弹衣及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6608.3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5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帮;陈建芳;马淑平;潘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荣溢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1/02 | 分类号: | F41H1/02;B32B9/04;B32B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31532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弹衣 曲面 氧化铝 防弹 插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体装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弹衣及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
背景技术
防弹衣,又叫避弹衣,避弹背心,防弹背心,避弹服等,是单兵护体装具,用于防护弹头或弹片对人体的伤害。
防弹插板作为单兵防护用具的增强产品,通常和防弹衣配合使用,随着软质防弹衣的推广应用,为了更加保障单兵的安全防护等级,在软质防弹衣的外侧增加了可插入的复合防弹插板,以进一步保证单兵的生命安全。防弹插板的测试方法包括带衣服测试和单防测试两种,带衣服测试是指在测试时将防弹插板和防弹衣套装在一起后进行防护测试工作,单防是指对防弹插板直接进行防护测试工作,二者通常需要进行Ⅲ级和IV级两种测试等级的评定
在过去能够达到III级的防弹衣非常沉重,导致使用者在行动中的行动笨拙。现代防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重量轻而防护等级高的防弹插板大量生产后,在单体标准配备中已经越来越常见。现有的防弹衣为达到重量轻的目的,采用纯PE(Polyethylene,聚乙烯)材料压制成PE材质的防弹插板,然而纯PE材料的防弹插板成本较高,因此多采用PE材质和其他材料复合而成,如采用PE材料和陶瓷材料复合而成的防弹插板。
然而,采用复合材料制备防弹插板时,PE材料的减少会使得复合后的防弹插板的质量增加,如复合制备的氧化铝防弹插板在满足单防III级防弹测试要求时,需要尽量减少PE材料的使用,并尽量减轻防弹插板的重量,二者要求的相互制约性,导致防弹插板的经济性很难达到。
因此,如何降低氧化铝防弹插板的重量,同时提高其经济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以实现降低氧化铝防弹插板的重量,同时提高其经济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弹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包括PE板和叠设于所述PE板表面的氧化铝板,
所述PE板为矩形板,且其长度为300-310mm,其宽度为250-260mm;
所述PE板重量为380-430g;
所述氧化铝板的厚度为9.5-10.5mm,所述防弹插板的总厚度为16.5-17.5mm。
优选地,在上述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中,所述PE板的重量为400-410g。
优选地,在上述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中,所述氧化铝板的厚度为10mm,所述防弹插板的总厚度为17mm。
优选地,在上述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中,所述PE板的长度为300mm,所述PE板的宽度为250mm。
优选地,在上述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中,所述PE板为由多层UD布压制的PE板。
优选地,在上述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中,所述PE板在其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弧截面,所述氧化铝板设置于所述PE板的外弧面上。
优选地,在上述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中,所述氧化铝板包括多块氧化铝分板。
优选地,在上述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中,所述氧化铝分板为边长为45-55mm的矩形氧化铝分板。
优选地,在上述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中,所述氧化铝分板为边长为25-35mm的六边形氧化铝分板。
一种防弹衣,包括衣套和插设在所述衣套内的防弹插板,所述防弹插板为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
本发明提供的单曲面单防Ⅲ级氧化铝防弹插板,防弹插板由PE板和氧化铝板复合而成,氧化铝板叠设于PE板的表面,由PE板和氧化铝板复合实现防弹插板的防护功能,为了适应防弹插板的使用要求,将PE板设置为矩形板,并将其长度设置为300-310mm,将其宽度为250-260mm,以满足其插入防弹衣内的尺寸要求,从而适应其在防弹衣内的使用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荣溢化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荣溢化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66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