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海拔旱作蚕豆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7712.4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8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玲;张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玲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1/0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3100 甘肃省武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拔 旱作 蚕豆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高海拔旱作农业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属于蚕豆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海拔旱作蚕豆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蚕豆,又称胡豆、佛豆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蚕豆含8种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营养价值丰富,可食用,也可制酱、酱油、粉丝、粉皮和作蔬菜,还可作饲料、绿肥和蜜源植物种植。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说:“蚕时始熟,故名”;而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食物本草》中认为:“豆荚状如老蚕,故名”。种子供食用;茎、叶富含氮素,为良好的冬季绿肥;花、果荚、种壳、种子及叶均可入药,有止血、利尿、解毒、消肿的功用。蚕豆的根系较发达,可入土层60~100cm,根瘤形成较早,茎方形、中空、直立、茎的分枝力强,千粒重900~2500g;蚕豆具有较强的耐寒性,种子在5~6℃时即能开始发芽,但最适发芽温度为16℃,幼苗能忍耐-5℃左右的低温,-6℃时易冻死;生长的适温为20~25℃;蚕豆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适宜于冷凉而较湿润的气候;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沙壤土、粘土、水田土、碱性土等均可栽培,对土壤营养的要求,在未形成根瘤的苗期,宜适量施用氮肥;对磷、钾需要量也较大;镁硼对蚕豆生育有良好的作用。土壤缺硼,则易妨碍根瘤菌的繁殖,使植株生育不良。
蚕豆为粮食、蔬菜、绿肥、饲料兼用作物,在豆类作物中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喜温凉湿润气候和pH 6.2~8的粘壤土,不耐炎热,不耐涝。蚕豆各生育期的最适温度为:发芽期9~12℃,营养生长期14~16℃,生殖生长期16~20℃;气温过低过高均影响正常传粉和结荚。长期以来,在高海拔干旱山区蚕豆种植一直采用露地平作和半膜平作,产量低而不稳(亩产一般在100~130kg之间),并常因春季干旱少雨,土壤墒情差等影响,导致蚕豆不能及时播种或出苗不齐、苗情差,严重影响蚕豆的正常生长发育,成为制约高海拔干旱山区蚕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一大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海拔2000m以上的高海拔干旱半干旱山区蚕豆种植技术中不能适期播种或播种后出苗困难、苗不全、苗情差的问题,实现蚕豆种植高产高效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海拔旱作蚕豆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一、在10月中下旬至土壤封冻前或在翌年早春时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机,对地面进行全膜覆盖,形成垄高12cm,大垄垄底宽70cm,小垄垄底宽40cm的双垄;
二、选择饱满的蚕豆种子,进行催芽后在2~8℃的温度下播入土中;
三、在翌年4月中下旬按播深5~6cm,株距18~23cm,播种在小垄和大垄向阳垄侧中下部的一种蚕豆种植技术。
所述催芽方法为:将蚕豆种子进行常规的温汤浸种程序后,将其置于湿布袋中,在湿布袋表面喷施含有Mo 0.02~0.08mg/L、Zn0.08~0.10mg/L的溶液,将装有种子的湿布袋喷施上述溶液,每间隔2~4h喷施一次,当蚕豆种皮涨破后在6h内进行播种。
本发明适用于海拔2000~2500m的蚕豆种植。
由于蚕豆自身根瘤菌具有很强的固氮作用,可有效增加土壤中的速效氮,同时通过大量的残根、茎叶等还原于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地力,有利于后作增产。
种植蚕豆由于对地膜破坏程度小,若能妥善保护地膜,下茬还可种植马铃薯,节约地膜用量,减小白色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高海拔干旱山区高效作物种植种类单一,应用该技术,有利于干旱山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社会效益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玲,未经李小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7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的旱情评估和预报模型方法
- 下一篇:扩展的指纹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