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化诱虫方法和光化诱虫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8348.3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9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魏辉;田厚军;陈艺欣;蔡剑卿;占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魏辉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3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化 方法 诱虫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化诱虫方法,及一种便携、节能、多诱源的诱虫装置,具体说是将太阳能、节能光源、化学(天然)诱虫物质、昆虫诱捕器有机结合的光化诱虫方法和诱虫器。
背景技术:
害虫诱集技术是基于昆虫的趋光性、趋化性、取食与栖息等习性,通过设置相关诱集器具和诱剂诱集杀灭害虫的一种方法。诱杀技术作为害虫综合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污染环境、对天敌安全、简便易行等特点,可大幅度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减少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学意义。
灯光诱集是最普遍的昆虫诱集技术,采用白炽灯、黑光灯、高压汞灯、频振式灯等灯光诱杀有趋光性的农作物害虫,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使用历史,广泛应用于昆虫测报、害虫防治等领域。由于农业田间种植的特殊性,电源获得性成为灯光诱集技术推广的最大限制因素。虽然太阳能电池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源问题,但由于光源耗电大,导致太阳能诱虫灯较大,较重、不易移动,从而影响其推广和使用。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光源具有使用低压电源、耗能少、适用性强、稳定性高、响应时间短、对环境无污染、多色发光等的优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LED能发出红、橙、黄、绿、蓝等多种色光,因此在诱虫灯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
化学信息联系在昆虫通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害虫防治中,利用雌虫性信息素诱杀雄性害虫得到广泛应用,利用糖酒醋等气味诱杀害虫在某些害虫防治中取得良好效果。植物挥发物化学成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会产生具有种或品种(系)特征的气味,植食性昆虫多通过对这些挥发物的反应来寻找和鉴别味源,这些物质具有诱集害虫的潜力。
从上述分析可见,利用太阳能供电,配以低耗能LED光源,结合化学(天然)诱虫物质,研究开发太阳能光化诱虫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光化诱虫方法,该方法兼具多种诱虫技术的优点,能更有效地起到昆虫的诱捕。
本发明光化诱虫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节能灯光作为诱虫光源,太阳能作为供电源,同时结合诱虫物质和捕获装置进行光化诱虫。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化诱虫器,该光化诱虫器兼具多种诱虫器的优点,能更有效地起到昆虫的诱捕。
本发明光化诱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节能诱虫光源、太阳能供电系统,以及诱芯和昆虫捕获装置。
上述节能昆虫诱集灯为LED诱虫灯,LED诱虫灯即指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
上述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有太阳能电池片和具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还可以包括有储能电池。
上述太阳能电池片是指能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并送往储能电池中存储或推动负载工作的器件。
上述电路板上设置的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部分、过充保护电路部分、发光控制电路部分、电池供电部分和光线感应控制电路部分。
上述储能电池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高容量电容或其它具有蓄电特性的电池。
上述诱芯是由诱虫物质加入到诱虫物质载体上组成。
上述诱虫物质包括昆虫或螨的信息素、性信息素、对昆虫或螨有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或天然产物。
上述诱虫物质载体为承载、容纳、吸附或缓释诱虫物质的载体,包括橡胶、硅橡胶或聚乙烯中一种。
上述昆虫捕获装置是指能够捕获或粘住昆虫、螨,且呈船形、翼形、三角形、筒形、盆形、盒形、袋形或板形的结构。
本发明的光化诱虫方法及光化诱虫器,以节能灯光作为诱虫光源,太阳能作为供电源,同时结合诱虫物质和捕获装置进行光化诱虫,从而兼具了多种诱虫技术的优点,能更有效地诱捕昆虫。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太阳能LED船形诱虫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太阳能LED船形诱虫器盖板正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太阳能LED船形诱虫器盖板背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太阳能LED船形诱虫器悬挂构件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太阳能LED筒形诱虫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太阳能LED筒形诱虫器盖板正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魏辉,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魏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8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