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迭代解调系统的外信息校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18479.1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5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谢求亮;王昭诚;钱辰;杨知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3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调 系统 信息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迭代解调系统的外信息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迭代解调技术是编码调制技术的一种,该技术在接收端进行迭代信道解码与解调,从而获得更加优越的误码性能。一种典型的迭代解调系统为迭代解调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ID),BICM-ID发端与传统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相同,结构简单,由信道编码器、比特交织器以及符号调制器组成。信道编码器用于为输入的信息比特流添加冗余从而得到编码后的比特流。编码后的比特流经过比特交织器打散重排后输入给符号调制器,将比特流映射为符号流,以便于信息在信道中的传输。
在接收端,迭代解调系统通过迭代交换符号解调器与信道解码器得到的软信息,不断提高软信息的可靠性,以此来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典型的,BICM-ID的接收端由符号解调器、信道解码器,以及可选的比特交织器与解交织器组成,所述迭代过程如下:符号解调器以信道接收符号与从信道解码器反馈回的先验信息作为输入,输出解调软信息;解调软信息通过解交织器后作为信道解码器的输入,经过信道解码后得到解码软信息;解码软信息经交织器后反馈回符号解调器作为先验信息。为了得到最优的误码性能,在信道解码器与符号解调器之间传递的是除去该比特的先验信息外,由其他比特与信道根据约束结构所提供的信息,称为外信息。而为简化计算与方便硬件实现,软信息用对数似然比(Log-Likelyhood Ratio,LLR)表示。比特b的对数似然比LLR(b)计算如下:
对数似然比的符号决定了比特的取值,而其绝对值代表了比特为0或1的可靠程度,绝对值越大表示判决为0或1的可靠性越高。对数似然比判决并不将比特直接判决为0或1,而是提供关于该比特是0或1的概率似然值,这种提供比特是0或1可能性的判决称之为软判决,对应的,将比特判决为0或1的判决称为硬判决。对数似然比软判决是最常用的软判决方式,与其对应,也可以采用似然比判决或者概率判决。迭代解调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系统对数似然比中包含了比特的概率信息,采用对数似然比传递信息能够获得比采用硬判决得到的信息更优越的误码性能。
比特交织器与解交织器的作用是降低相邻比特之间的相关性。而对于某些信道编码来说,比特交织器与解交织器可以去掉。例如对于低密度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 code),由于其码长通常较长,且校验矩阵的具有稀疏性质,在编码与解码过程中相当于引入了比特交织器与解交织器,因此可以不需要在系统中加入交织器与解交织器。类似的,对于turbo码,在编码输出与符号调制之间也可以不需要比特交织器。
由于在迭代解调系统中,信道解码器的最优算法对数域的最大后验概率(Log-MAP)算法的实现复杂度往往较高,在实际系统中通常采用简化算法,例如采用最大和近似之后的Log-MAP(Max-Log-MAP)算法代替最优的Log-MAP算法。但是通常一些简化算法例如Max-Log-MAP算法会造成比特可靠性的误差与高估,从而降低迭代解调系统的误码性能。
发明内容
(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迭代解调系统的外信息校正方法,解决了迭代解调系统中可靠性的误差和高估的问题,提高了迭代解调系统的误码性能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迭代解调系统的外信息校正方法,适应于迭代符号解调和信道解码的系统,该方法为:
S1、保持符号解调器输出前的外信息对数似然比、符号解调器输出的外信息对数似然比、信道解码器输出前的外信息对数似然比和信道解码器输出的外信息对数似然比中的至少一个外信息对数似然比的符号位不变,降低外信息对数似然比的绝对值,得到校正对数似然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84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