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米糠油脱酸、脱臭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8481.9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9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天金谷粮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A23D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米糠油 脱酸 脱臭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项目及一种采用双塔连续循环脱酸、脱臭,适用于食用油脂--米糠油脱酸、脱臭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用油脱酸,通常向脱胶油加入碱液,使碱液与游离脂肪酸(FFA)反应,以皂脚形式沉淀,有些杂质也被皂脚吸附,皂脚经离心分离除去。化学脱酸,通常使用苛性碱(氢氧化钠)。中性油在碱作用下发生水解,有大量油脂损耗油脂损耗;另外,皂脚夹带中性油也造成中性油损失。生成皂脚需硫酸酸化处理,造成大量废水而污染环境,油耗多少取决于FFA含量越高,油耗越大。该法脱酸较为彻底,油脂质量稳定。物理脱酸是在高真空条件下,用蒸汽通入油脂让蒸汽携带除去FFA、不皂化物、气味物质一种方法。与化学脱酸相比,该法无皂脚产生,因此油耗低,FFA质量高,且操作简单,需要蒸汽、水和动力少,需要投资低,一些热敏性色素(类胡萝卜素)和臭味物质也随蒸汽提除去。同碱炼脱酸相比,物理脱酸具有产量大、无皂脚产生、及溢流物量降低、优点少污染环境等优点少污染环境等;但也存在毛油预处理要求非常严格,不适用热敏性棉籽油,及高温下油脂产生聚合物和反式酸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项目所涉及的生产工艺,应用米糠油连续脱酸、脱臭精炼的工序;通过设置高真空蒸汽喷射泵,蒸汽系统提供足够的蒸汽使系统保证高真空环境。脱色油进入析气器吸出食用油中的空气后进入填料式脱酸塔,分离出一部分游离性脂肪酸;然后进入填料式脱酸、脱臭组合塔进行再次分离游离性脂肪酸和其他气体杂质,并且可以双塔互循环或自循环将游离性脂肪酸分离到最佳状态。游离性脂肪酸和其他气体杂质经真空系统分离后,通过填料式的捕集塔将气态脂肪酸进行捕集后经冷却成液体进行回收。米糠油分离出游离性脂肪酸后使油品达到储存和食用的国家标准,通过后续工序冬化工艺达到一级米糠油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项目的工艺流程原理图。如图1所示,系统由脱臭油罐1、一号安全过滤器2、二号安全过滤器3、冷却器4、抗氧化剂罐5、脂肪酸冷凝器6、油-油换热器7、填料式脱酸塔8、蒸汽过热器9、一号加热器10、导热油分配器11、析气器12、导热油炉机组13、一号蒸汽分配器14、二号加热器15、二号蒸汽分配器16、组合式脱酸、脱臭塔17、脂肪酸循环捕集塔18、脂肪酸暂存罐19、蒸汽喷射真空泵20、水分配器21、水封池22、循环水池23、冷却塔24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脱色米糠油经系统中设有的蒸汽喷射真空泵20产生的真空环境,将米糠油输入到析气器12,经油泵泵入油-油换热器7;通过二号加热器15使食用油温度升高后进入填料式脱酸塔8。蒸汽系统蒸汽过热器9提供直接蒸汽,使米糠油在填料式脱酸塔8内分离部分游离性脂肪酸;经真空系统排出,通过脂肪酸循环捕集塔18、脂肪酸冷凝器6、脂肪酸暂存罐19进行回收。米糠油在填料式脱酸塔8内分离部分游离性脂肪酸后,通过设有在高温度环境使用的屏蔽泵输送到组合式脱酸、脱臭塔17进行循环分离游离性脂肪酸和其他气体杂质;通过取样口获得标准的米糠油。经油泵输送到冷却器4进行冷却,同时抗氧化剂罐5提供适量的食用型抗氧化剂防止米糠油氧化;经一号安全过滤器2、二号安全过滤器3过滤后进入脱臭油罐1暂时保存,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冬化脱脂工艺使米糠油成为一级米糠油。从填料式脱酸塔8、组合式脱酸、脱臭塔17真空系统出来的游离性脂肪酸气体和其他气体杂质,经脂肪酸循环捕集塔18捕集下来;输送到脂肪酸冷凝器6进行冷却,进入脂肪酸暂存罐19暂时保存;然后输入到脂肪酸循环捕集塔18进行循环捕集,剩余的脂肪酸泵入脂肪酸库内保存。真空系统中的蒸汽喷射真空泵20产生的高温,经水分配器21、水封池22进行冷却;并通过循环水池23、冷却塔24将热量置换出去。为保证系统中游离性脂肪酸的分离,由导热油炉机组13产生温度高达260℃的导热油;经导热油分配器11分配给各设备保证米糠油与脂肪酸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天金谷粮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天金谷粮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84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