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轮毂的挤压铸造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9572.4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1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牛丛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文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2 | 分类号: | B22D1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轮毂 挤压 铸造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毂的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轮毂的挤压铸造生产工艺,属于汽车配件的生产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轮毂在电镀前的磨光、抛光工艺一直停留在原始的手工作业层面上,没有取得进展,原因是轮毂的体积大重量重,普通的磨光、抛光机械及磨料对轮毂均无能为力。而且在磨削过程中均会产生密集的撞击小坑,严重影响磨、抛光后的工件表面的光洁度,无法达到电镀前对工件抛光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轮毂的挤压铸造生产工艺,使用该工艺生产出来的轮毂成本低廉,结构紧固,经济环保,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抛光质量,并可实现机械化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轮毂的挤压铸造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铸液加热,控制模具温度在280度-315度;
(2)将加热后的铸液充填到模具中,充填速度控制在2-3.5m/s;
(3)采用压力40KPa-60KPa下浇注轮毂轮体,挤压速度控制在45mm/s,将轮盘和轮体压铸成型;
(4)再将轮盘和轮体焊接成型,然后打磨毛刺;
(5)将步骤(4)完成的轮毂毛坯打磨抛光,即可。
优化的,上述汽车轮毂的挤压铸造生产工艺,其步骤(5)中的打磨抛光包括将轮毂毛坯放入带有碳化硅粗磨块的抛光机中进行粗磨,粗磨后使用带有通用磨块的抛光机中进行二次抛光。
优化的,上述汽车轮毂的挤压铸造生产工艺,其碳化硅粗磨块的碳化硅磨粒的目数为5-60目。
本发明采用抛光设备对汽车轮毂进行机械磨光、抛光,依次经过碳化硅粗磨块和通用磨料从粗至精的磨光、抛光,彻底解决了轮毂电镀前的抛光工序无法实现机械作业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人员投入少,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该工艺生产出来的轮毂整体刚度高,使 用寿命长,提高了安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其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为一种汽车轮毂的挤压铸造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铸液加热,控制模具温度在280度;
(2)将加热后的铸液充填到模具中,充填速度控制在2m/s;
(3)采用压力40KPa下浇注轮毂轮体,挤压速度控制在45mm/s,将轮盘和轮体压铸成型;
(4)再将轮盘和轮体焊接成型,然后打磨毛刺;
(5)将步骤(4)完成的轮毂毛坯打磨抛光,打磨抛光包括将轮毂毛坯放入带有碳化硅粗磨块的抛光机中进行粗磨,粗磨后使用带有通用磨块的抛光机中进行二次抛光,碳化硅粗磨块的碳化硅磨粒的目数为5目。
本发明采用抛光设备对汽车轮毂进行机械磨光、抛光,依次经过碳化硅粗磨块和通用磨料从粗至精的磨光、抛光,彻底解决了轮毂电镀前的抛光工序无法实现机械作业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人员投入少,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该工艺生产出来的轮毂整体刚度高,使用寿命长,提高了安全性能。
实施例2
本发明为一种汽车轮毂的挤压铸造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铸液加热,控制模具温度在315度;
(2)将加热后的铸液充填到模具中,充填速度控制在3.5m/s;
(3)采用压力60KPa下浇注轮毂轮体,挤压速度控制在45mm/s,将轮盘和轮体压铸成型;
(4)再将轮盘和轮体焊接成型,然后打磨毛刺;
(5)将步骤(4)完成的轮毂毛坯打磨抛光,打磨抛光包括将轮毂毛坯放入带有碳化硅粗磨块的抛光机中进行粗磨,粗磨后使用带有通用磨块的抛光机中进行二次抛光,碳化硅粗磨块的碳化硅磨粒的目数为60目。
实施例3
本发明为一种汽车轮毂的挤压铸造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铸液加热,控制模具温度在300度;
(2)将加热后的铸液充填到模具中,充填速度控制在3m/s;
(3)采用压力50KPa下浇注轮毂轮体,挤压速度控制在45mm/s,将轮盘和轮体压铸成型;
(4)再将轮盘和轮体焊接成型,然后打磨毛刺;
(5)将步骤(4)完成的轮毂毛坯打磨抛光,打磨抛光包括将轮毂毛坯放入带有碳化硅粗磨块的抛光机中进行粗磨,粗磨后使用带有通用磨块的抛光机中进行二次抛光,碳化硅粗磨块的碳化硅磨粒的目数为35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文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文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95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结构
- 下一篇:一种非晶/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