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浆机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0715.3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王之仿;成隆;徐仲东;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2 | 分类号: | E21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红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浆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喷浆机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井下,喷浆机在使用中因上料、搅拌及喷浆等操作,会造成大量的粉尘飞散,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在喷浆机使用时,须配套设有除尘器。
现有技术中,在井下的喷浆机与除尘器大都是分离的,且所使用的除尘器多采用电力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机旋转做功产生较强的吸附力吸收含尘空气,再通过除尘器中过滤设备将含尘空气中的粉尘分离出来,实现除尘。
但是,在煤矿井下,由于防爆要求高,这种以电力作为动力源的除尘器需要设置多重安全防护,造成体积庞大笨重,适应性差;而且,当距离电源的较远的场合无法适用,从而增加了设备的附加投入,且使用不方便,同时产生的噪音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浆机除尘系统,无需为除尘器单独提供电能,且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浆机除尘系统,包括一用于罩设喷浆机粉尘发生装置的粉尘收集罩、一喷射器和一用于将粉尘转以排尘装置;
粉尘收集罩上开设有用于添加原料的进料口、供喷浆管穿出的通过孔,以及粉尘收集口;喷射器具有一工作介质入口、一引射介质入口和一混合气体出口,工作介质入口处设置有拉瓦尔喷嘴,靠近混合气体出口处设置有扩压器;工作介质入口用于与压力风供应系统相连,喷射器的引射介质入口与粉尘收集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喷射器的混合气体出口与排尘装置的输入口相连。
如上所述的喷浆机除尘系统,其中,喷浆机包括用于将搅拌好的浆料喷出的喷浆装置,喷浆管与喷浆装置相连通,喷浆装置还具有一用于与压力风供应系统连接的供风管,且喷射器的工作介质入口通过第二管路与供风管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喷浆机除尘系统,其中,粉尘收集罩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一粉尘收集口,两个粉尘收集口分别通过收集支管连接至第一管路。
如上所述的喷浆机除尘系统,其中,第二管路通过一三通接头分别与供风管和压力风供应系统相连通,在供风管路上、且在三通接头与喷浆机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在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如上所述的喷浆机除尘系统,其中,排尘装置包括一箱体,输入口开设在箱体上,箱体底部开设有排渣口;在箱体顶面上固定穿设有一用于与供水系统连接的水源接头,在水源接头底部、且在箱体内部固定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喷头。
如上所述的喷浆机除尘系统,其中,排尘装置的箱体呈长方体状,喷淋管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喷浆机除尘系统,其中,排尘装置的输入口位于箱体的一个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侧壁上,箱体另一个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降低噪声的消音器。
如上所述的喷浆机除尘系统,其中,排尘装置在箱体设置有至少一对立板组,每对立板组包括垂直延伸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分别与两个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固定连接,且每对立板组的两个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同侧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的、沿垂向延伸的分立板。
如上所述的喷浆机除尘系统,其中,粉尘收集罩还包括底部的、用于围设在粉尘发生装置周围的底部粉尘收集装置,以及顶部的、扣设在底部粉尘收集装置上的顶部罩体,顶部罩体和底部粉尘收集器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粉尘收集口。
本发明提供的喷浆机除尘系统,通过粉尘收集罩收集含有粉尘的空气,并将收集到的粉尘和高压空气分别输入到喷射器,以将粉尘有效吸入到喷射器中、再将含粉尘空气转入排尘装置转化成渣状排出,不需要为除尘器额外提供电力作为动力源,除尘效果好,且整体系统体积更小、系统适应性强,也方便易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喷浆机除尘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喷射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喷浆机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4A为图1中排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
图4C为图4A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喷浆机除尘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喷浆机除尘系统,包括一用于罩设喷浆机粉尘发生装置的粉尘收集罩1、一喷射器2和一用于将粉尘转以排尘装置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0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分段对图像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水下基盘导向桩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