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流散热式折叠笔记本电脑桌的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0734.6 | 申请日: | 201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1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马晶;赵国毅;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B23/00 | 分类号: | A47B23/00;A47B21/00;A47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流 散热 折叠 笔记本 电脑桌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对流散热式折叠笔记本电脑桌的安装方法涉及办公家具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对流散热式折叠笔记本电脑桌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集体宿舍或居室狭窄,难以每人都有电脑桌使用,现有技术的折叠电脑桌有的是床上摆放四腿折叠式的电脑桌,使用起来使人行动不便,笔记本电脑在夏季使用时往往另加外加辅助电风扇散热托盘,笔记本原本就为便携方便,再增加外设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额外负担。
ZL200920284642.3采用网面散热,但网格太大,笔记本的四个支腿陷落,笔记本的底面是平面,不利于形成对流,散热效果大打折扣;ZL201010117514.7占用较大空间;ZL201120575218.1悬臂支撑稳定性较差;ZL201120106831.9须盘腿才可使用,使用舒适度差,易造成疲劳。申请号为201010214969.0的专利申请开有散热孔的床上用折叠电脑桌的四条腿,人在使用时行动不便,散热孔太大,电脑搁于桌上四个支座会陷落下去,电脑本身会阻挡散热孔的对流散热,另外不用时还要另有地方摆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对流散热式折叠笔记本电脑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对流散热式折叠笔记本电脑桌包括床头1、框架2、侧边框2-1、端边框2-2、对流散热板3、散热孔3-1、沉头轴销4、开口销4-1、垫圈4-2、折叠腿5、床垫6、止销勾装置7、止销勾档圈7-1、止销勾7-2、止销勾挂销7-3、止销勾开口销7-4、止销勾固定轴7-5、连接螺栓a8、螺母a 8-1、垫圈a8-2、长臂连杆9、支承座板10、支承座板凸台10-1、连杆螺栓b11、螺母b11-1、垫圈b11-2、短臂连杆12、固定销装置13、长臂连杆固定孔13-1、短臂连杆固定孔13-2、固定销链13-3、固定销13-4;其特征在于对流散热板3上有N个等距离均匀排布的散热孔3-1,对流散热板3底部连接框架2;框架2右侧前端和后端的端边框2-2分别连接两条折叠腿5;框架2前端和后端左侧的侧边框2-1分别通过沉头轴销4、垫圈4-2、开口销4-1连接长臂连杆9上端和短臂连杆12上端;长臂连杆9下端通过连接螺栓a8和支承座板10底端的支承座板凸台10-1连接,短臂连杆12通过连杆螺栓b11、螺母b11-1、垫圈b11-2和支承座板10左端中上部连接;所述的支承座板10中段连接止销勾装置7;所述的长臂连杆9中下段装有止销勾挂销7-3;所述的长臂连杆9中上段装有固定销装置13,固定销13-4通过固定销链13-3与长臂连杆9连接,长臂连杆9中上段有长臂连杆固定孔13-1,所述的固定销装置13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销链13-3和固定销13-4;所述的短臂连杆12中上段有短臂连杆固定孔13-2。
2、所述的折叠腿5通过沉头轴销4、垫圈4-2、开口销4-1和端边框2-2连接。
3、所述的长臂连杆9通过沉头轴销4、垫圈4-2、开口销4-1和端边框2-2连接(见图3)。
4、所述的短臂连杆12通过沉头轴销4、垫圈4-2、开口销4-1和端边框2-2连接(见图4)。
5、所述的散热孔3-1其特征在于孔径=5mm,相邻孔中心距=10mm;
6、所述的长臂连杆9和短臂连杆12均为方管。
7、所述的长臂连杆9另一端通过连接螺栓a8、螺母a 8-1、垫圈a8-2连接支承座板凸台10-1。
8、所述的短臂连杆12通过连接螺栓a8、螺母a 8-1、垫圈a8-2连接支承座板10。
9、所述的支承座板凸台10-1位于支承座板10左侧底端连接支承座板10;所述的垫圈a8-2与支承座板10的轴向间隙=0.2mm。
10、所述的垫圈a8-2与支承座板凸台10-1的轴向间隙=0.2mm。
所述的左侧右侧是以主视图为基准的左右侧,所述的前、后端也是以主视图为基准的,前端指远床头端,后端指近床头端。
对流散热式折叠笔记本电脑桌的安装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0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