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套轨道岔转换的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1376.0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焕祥;孙少军;赵晖;陈强;尹正建;王慧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铁通信信号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5/06 | 分类号: | B61L5/06;E01B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轨道 转换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轨道岔转换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套轨道岔转换的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是目前中国用量最大的转辙机之一,它的用途是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反映道岔的位置状态。ZD6系列电动转辙机广泛应用于国家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方铁路,ZD6系列电动转辙机适用于时速120km/h以下的普通单开道岔和复式交分道岔。它可以单机牵引道岔,也可以通过系列中不同型号转辙机的相互匹配实现双机牵引道岔,从而满足不同道岔的需要。
越南河同线是连接越南首都河内与位于谅山省和中国接壤的国际口岸同登的一条以套轨(1000mm/1435mm)为主的铁路,其中河内至嘉林为米轨,嘉林至同登为套轨,同登以北至边境为标准轨,全线均采用43kg/m的钢轨。全线22个车站的套轨道岔基本采用手动扳岔,生产效率低下,阻碍经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套轨道岔转换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套轨道岔转换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三点牵引安装装置和三台电动转辙机,所述的三台电动转辙机安装在三点牵引安装装置上,并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三点牵引安装装置安装在套轨道岔上;
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安装在三点牵引安装装置上的三台电动转辙机的动作,实现对套轨道岔的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
所述的套轨道岔包括尖轨和心轨,所述的三台电动转辙机包括第一电动转辙机、第二电动转辙机和第三电动转辙机。
所述的三点牵引安装装置包括尖轨牵引安装机构和心轨牵引安装机构。
所述的尖轨牵引安装机构包括尖轨基础角钢、尖端杆、尖轨密贴调整杆和尖轨连接杆,所述的第一电动转辙机安装在尖轨基础角钢上,所述的尖端杆一端与尖轨连接,另一端与尖轨连接杆连接,所述的尖轨连接杆和尖轨密贴调整杆分别与第一电动转辙机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动转辙机通过尖端杆控制尖轨动作。
所述的心轨牵引安装机构包括心轨基础角钢、第一心轨密贴调整杆、第二心轨密贴调整杆、第一心轨连接杆和第二心轨连接杆,所述的第二电动转辙机和第三电动转辙机均安装在心轨基础角钢上,所述的第二电动转辙机分别与第一心轨密贴调整杆、第一心轨连接杆连接,所述的第三电动转辙机分别与第二心轨密贴调整杆、第二心轨连接杆连接;
所述的第二电动转辙机、第三电动转辙机控制心轨的定反位操作。
所述的三台电动转辙机中有任何一台转辙机没有达到锁闭条件时,控制电路将不给表示,并发出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实现套轨道岔转换的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改善了目前人工扳岔的生产效率低下,避免了人工扳岔的可能出现错误等因素,提高了铁路运能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尖轨牵引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心轨牵引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用于套轨道岔转换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三点牵引安装装置和三台电动转辙机,所述的三台电动转辙机安装在三点牵引安装装置上,并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三点牵引安装装置安装在套轨道岔上;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安装在三点牵引安装装置上的三台电动转辙机的动作,实现对套轨道岔的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所述的套轨道岔包括尖轨和心轨,所述的三台电动转辙机包括第一电动转辙机、第二电动转辙机和第三电动转辙机。
如图1所示,所述的三点牵引安装装置包括尖轨牵引安装机构和心轨牵引安装机构。所述的尖轨牵引安装机构包括尖轨基础角钢11、尖端杆12、尖轨密贴调整杆13和尖轨连接杆14,所述的第一电动转辙机3安装在尖轨基础角钢11上,所述的尖端杆12一端与尖轨连接,另一端与尖轨连接杆14连接,所述的尖轨连接杆14和尖轨密贴调整杆13分别与第一电动转辙机3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动转辙机3通过尖端杆12控制尖轨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铁通信信号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铁通信信号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1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向器球铰防撞减噪组合垫片
- 下一篇:用于车辆巡航控制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