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属性样式变换的OOX文档数字水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4841.6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0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付章杰;孙星明;周璐;束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16 | 分类号: | G06F21/16;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属性 样式 变换 oox 文档 数字 水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文本版权保护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属性样式变换的OOX文档数字水印方法。
背景技术
Office Open XML(OOX)格式是Microsoft公司发布的office2007-2010产品所采用的新格式标准,它是互联网上最流行的文本格式之一。OOX文档发布以来,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急速增加,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机密文件资料都是以这种新文本文档格式保存的,并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不法分子未经同意大量复制甚至篡改他人的文本资料,并宣称拥有版权。这给相关单位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面对日益严峻的信任危机,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文本版权保护技术,辅助人们鉴定文本版权的真正所有者,打击盗版以及未经授权的篡改,确保公共信息秩序、打击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和新闻诚信。文本数字水印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文本安全新技术,在版权保护、泄密追踪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本是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它可以承载水印的冗余信息非常有限,并且容易受到攻击,所以对文本水印的研究相对较少,且都没有研究如何保护OOX格式文档的版权。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样式变换的OOX文档数字水印方法,通过改变OOX文本文档包中有关部件的属性样式来嵌入水印信息,可有效保护OOX格式文档的版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样式变换的数字水印方法,通过把OOX文档主文档部件属性定义中的双引号““””修改为单引号“‘’”来嵌入水印信息,使得水印信息与文档的格式信息相结合,提高了水印的鲁棒性和嵌入容量,从而实现了一种有效的OOX文档版权保护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属性样式变换的OOX文档数字水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水印嵌入方法和水印提取方法,分别包括下列步骤:
水印嵌入方法具体步骤为:
(1)首先读取OOX格式文档包中的主文档部件document.xml文件,并提取出所述document.xml文件中的各个节点下的属性和属性值;
(2)针对每一个属性值,读取一位水印信息:如果是0,则保持原属性中的双引号不变;
如果是1,则修改原属性中的双引号为单引号;
(3)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水印信息嵌入完成;
(4)添加已嵌入水印的主文档部件document.xml到原OOX文档包中;
水印提取方法步骤为:
(5)首先读取OOX格式文档包中的主文档部件document.xml文件,并提取出所述document.xml文件中的各个节点下的属性和属性值;
(6)针对每一个属性,提取属性值中的一对双引号““””或单引号““”信息:如果是双引号,则增加“0”到水印信息中;如果是单引号,则增加“1”到水印信息中;
(7)重复步骤(6),直到所述document.xml文件中所有数字水印信息提取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样式变换的OOX文档数字水印方法,通过把OOX文档主文档部件属性定义中的双引号““””修改为单引号“‘’”来嵌入水印信息,使得水印信息与文档的格式信息相结合,提高了水印的鲁棒性和嵌入容量,从而实现了一种有效的OOX文档版权保护方法。本发明为OOX文本内容认证与版权保护提供了新的关键技术,改进了数字水印技术一直存在的鲁棒性差的问题,为数字水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水印嵌入流程图。
图2水印提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基于属性样式变换的OOX文档数字水印算法进行详细说明。
基于属性样式变换的数字水印方法是通过把OOX文档主文档部件document.xml文件中属性定义中的双引号““””修改为单引号“‘’”来嵌入水印信息的。表1举例说明了属性样式和水印的对应关系,该属性中的双引号对应水印信息0,单引号对应水印信息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4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