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触控键盘的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4955.0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5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兆清;高黄晓;陈飞雅;李易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键盘 指令 输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尤指一种用于触控键盘的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近来,随着触控产业的发展,一种结合触控概念与实体按键的触控键盘已成为业界新的发展方向。使用者可利用手指于触控键盘上直接操作其所欲执行的触控指令,例如解锁等。因此,如何设计应用于触控键盘的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便成为设计人员所需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通过依序触碰实体触控键盘上的一组按键,以达到使用者可利用手指于触控键盘上操作其所欲执行的触控指令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触控键盘的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该触控键盘包含有底板、逻辑单元、触控感应模块以及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触控感应模块设置于该复数个按键的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且耦接于该逻辑单元,该方法包含步骤:依序触碰一组按键,使该触控感应模块产生相对应的触控信号;利用该逻辑单元判断该触控信号是否符合预设密码值;以及当该逻辑单元判断该触控信号符合该预设密码值时,利用该逻辑单元执行触控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依序触碰该组按键包含步骤:以滑动的方式依序触碰在该触控键盘上两两彼此相邻的该组按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依序触碰该组按键包含步骤:分别以滑动的方式依序触碰在该触控键盘上两两彼此相邻的第一子组按键以及在该触控键盘上两两彼此相邻的第二子组按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利用该逻辑单元执行该触控指令是执行屏幕解锁指令或重设预设密码值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另包含步骤:当该逻辑单元判断该触控信号不符合该预设密码值时,利用该逻辑单元执行重新输入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依序触碰该组按键形成特定路径,且该特定路径对应符号、文字或图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键盘于按键的键帽与底板之间设置触控感应模块,使使用者可于实体触控键盘上执行触控指令。使用者利用依序触碰实体触控键盘上的一组按键,使触控感应模块产生相对应的触控信号,再利用逻辑单元判断触控信号是否符合预设密码值,根据上述判断结果作为逻辑单元是否执行触控指令的依据。如此一来,使用者便可利用手指于触控键盘上操作其所欲执行的触控指令,例如屏幕解锁指令或重设预设密码值指令等,以使键盘结合触控概念而符合产品发展趋势。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触控键盘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触控键盘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按键的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触控键盘的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触控键盘3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键盘3包含有底板30以及复数个按键32,各按键32设置于底板30上。事实上,按键32可分别对应特定意义,例如字母、数字等。请参阅图1至图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键盘3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32的组件剖面示意图。按键32包含有键帽34、弹性件36以及升降支撑装置38。键帽34设置于底板30上方,弹性件36以及升降支撑装置38皆设置于底板30与键帽34之间。
当键帽34于被按压状态释放时,弹性件36可提供弹性力,以驱动键帽34相对底板30向上复位。此外,于键帽34被弹性件36驱动而向上复位的过程中,升降支撑装置38可使键帽34相对底板30保持水平,使键帽34于被按压或被释放的过程中平稳地相对底板30作上下运动。此外,键盘3包含有电路板39,其设置于底板30上。电路板39具有开关391,其用来于键帽34于被按压时产生输入信号,以使使用者可利用触控键盘3进行其所欲执行的功能,例如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4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远程控制与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力异常数据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