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音频接口的模式切换方法、音频接口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25235.6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3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肖启华;莫志坚;张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6 | 分类号: | G06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频接口 模式 切换 方法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频接口的模式切换方法、音频接口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比如,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可以与在远方的朋友或家人进行语音交谈,从而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目前,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与其他人进行语音交谈时,通常会使用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例如四段式耳机作为语音输入与输出的设备,比如,A用户在与B用户进行语音交谈的时候,A用户通过耳机上的喇叭能听见B用户所说的内容,通过耳机上的麦克风能够向B用户发送A用户所说的内容。在现有技术中,耳机与手机等电子设备相连的接口有两种不同的类型,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四段式耳机的接口示意图,该接口分为四段,第4节与第3节分别为左声道引脚与右声道引脚,第一种类型,第1节为麦克风引脚,第2节为接地引脚,第二种类型,第1节为接地引脚,第2节为麦克风引脚。
但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电子设备上的音频接口无法兼容两种类型的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两种类型下第1、2节传输的信号的不同,电子设备在采用一种类型之后只能与采用同一类型的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进行匹配,如果强行与使用另一类型的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进行匹配,就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输出的声音不正常、无法使用麦克风或者线控等等,所以,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用户增加不必要的花费,例如,用户有一个使用第一类型的手机和一个使用第二类型的耳机,如果用户在使用该手机的时候需要耳机,则需要额外购买一个采用第一类型的耳机,或者专门购买一个可以转换耳机类型的转换设备,所以为用户带来了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接口的模式切换方法、音频接口以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无法兼容两种类型的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音频接口的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一音频接口能与第一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或第二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相连,所述第一类型与所述第二类型不相同,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是否通过所述音频接口与一第二电子设备相连;在相连时,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所述第一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还是所述第二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获得一判断结果;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所述第一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时,控制所述音频接口的接口模式为与所述第一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匹配的第一模式;在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所述第二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时,控制所述音频接口的接口模式为与所述第二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匹配的第二模式。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为所述第一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还是所述第二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具体包括:检测所述输入信号的电平高低;在所述输入信号的电平处于第一电平范围内时,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所述第一类型电子设备;在所述输入信号的电平处于第二电平范围内时,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所述第二类型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平范围与第一电平范围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音频接口的接口模式为与所述第一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匹配的第一模式,具体为:将所述音频接口的输入管脚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引脚相连,使得所述音频接口为所述第一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音频接口的接口模式为与所述第二类型音频输入和/或输出设备匹配的第二模式,具体为:将所述音频接口的输入管脚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引脚相连,使得所述音频接口为所述第二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52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工作队列的图形处理单元工作创建
- 下一篇:一种无线通讯小区聚合显示方法